阅读历史 |

第 311 章(【什么口味】...)(2 / 2)

加入书签

苏轼连连应下,表示事情包在他身上。

那神色、那态度,怎么看怎么不靠谱!

霍善觉得自己小小年纪就变唠叨了,肯定是他们这些整天不遵医嘱的大人给害的。

他送走苏轼,又迎来了带着美食来投喂自己的李凑,这厮昨天看苏轼搜罗到美食带过来,今天也有样样开始打包吃的喝的过来。

比如今天他就去把他哥李炎的早饭全打包了。

没办法,他哥比较会吃,他自己没有好厨子。

霍善:?????

你们老李家可真是祖传的兄友弟恭啊。

霍善没和李凑假客气,与他一起瓜分了本应属于李炎的丰盛早膳。

吃饱喝足,霍善才和李凑说起自己今晚要离开的事。他已经在这里待满二天了,再不回去师父他们就该担心了!

李凑问道:“你师父是什么人?他医术是不是比你还厉害?”

霍善道:“我师父可厉害了,但他最厉害的不是医术,他什么都能给我做!”

没错,他师父就是什么都做得出来的墨家传人!

李凑听得心潮澎湃,恨不能也去坐坐霍善说的火车。

“你能不能带我一起回去?”

李凑积极询问。

霍善无情拒绝:“不能。”

李凑现在还活蹦乱跳的,也没有什么是他们那边非常需要的特别技能,没什么必要浪费一张邀请卡。

邀请卡的掉率实在不算高,连已经跟他医挺久的李丽质都没跟他回去过来着。

李凑也知道自己现在这个处境根本不可能远行,听霍善这么说也没太失望。

他很快揭过这个话题,问霍善最喜欢哪样早点,等下次霍善过来他再去他哥那边顺点!

李炎气势汹汹找过来一看,见自家弟弟正跟在霍善屁股后面转悠,只得唉声叹气地离开了。

小孩子就是这样,有了朋友以后家里人都靠边站了!

李炎没有去打扰,兀自带上王氏到坊间玩耍去。

霍善白天仍是带着李凑和医馆中的坐馆大夫一起义诊、用大量患者作为活的医案传授他们医理,只偶尔看看苏轼给他发送的沿途见闻。

苏轼说白居易自称每次到了驿亭就要下马绕几圈,看看有没有元稹写的诗,所以他这一路上也要停下来找找,于是给霍善发了一堆他看不太懂的诗人真迹。

看来这古往今来的化人,都挺爱到处留下自己的诗。

虽然不是很懂这是什么爱好,但是霍善觉得下次他也可以在上面留首《汤头歌》之类的玩意,这不看着也挺有化的吗?

当天傍晚,霍善别过李凑,夜里自己就回去了,留苏轼和李世民在那边各自活动。

他们的一个复诊疗程还有七天才结束,足够苏轼溜达到洛阳浪上几天的。

到时候说不准还能把霍善也捎过去玩耍。

霍善结束了这次的上门出诊,瞅了眼诊金结算页面,赫然发现这次商城里多了样新商品:牛乳四吃!

霍善:?

霍善打开介绍一看,才知道唐代人非常喜欢吃牛乳,后世常见的几种都已经非常流行。当时的人认为牛乳比肉还好,孝顺老人的孩子都该想办法为家中父母长期提供这东西!

这四种吃法是酪、酥、醍醐以及乳腐!

在李肇所写的《唐国史补》中,曾经用这四种滋味来比喻某家人的四个孩子(都已经功成名就):说是大哥俗而有格,像酪;二哥美而多入,像酥;二哥言粹而少用,像醍醐;最小的弟弟呢,平庸顽固得像乳腐。

可见这牛乳四吃,在大唐已经非常流行,说出去大家都懂。

酪、酥、醍醐的制作流程大差不差,属于不同精炼程度的产物;乳腐则是另一种做法了,一般像是点豆腐一样把它凝结成乳饼备用。

现在购买【牛乳四吃】,即可尽享大唐牛乳吃法!

霍善:?????

你个李肇,怎么点评个人物还能用吃的来形容啊!

有空得去你家看看你是不是特别会吃!

最好捎上元稹他们一起去,问问他们这些元和体领头羊分别是什么口味。

 广告是本站能长期运行的根本,关闭广告之前,请点一次广告。 完整阅读要请进入笑_#%人_小-説。 ,阅读前需关闭广告拦截及退出阅读模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