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0章 晚唐乱象(2 / 2)

加入书签

在这群火柴人的虎视眈眈中,被围在中间的火柴人“黄巢”额头上逐渐冒出冷汗,然后开始悄咪咪后退,跑出了“长安城”。

【黄巢前脚才离开,程宗楚、唐弘夫、王处存三人后脚便进了长安城。不过,为了功劳不被分走,他们并未通知其他人。】

【长安百姓本以为官军来了,不用再担惊受怕,谁知这却是新一轮苦难的开始。】

【先是这群官军在城中大肆抢掠金钱、财帛、与妓妾;紧接着,退出长安的黄巢那边得知进入长安的只有这三支部队,且军纪败坏不堪一击,便转身夺回了长安。由于记恨长安百姓在官军入城后相迎,愤怒的黄巢举起了屠刀,下令“洗城”。一时,“丈夫丁壮,杀戮殆尽,流血成渠”!】

“生民多艰!百姓何辜!”

看到这里,无数平行时空的人齐齐叹息。更有悲天悯人者落下泪来,再也忍不住仰天发出一声怒吼:“这黄巢,与那些死在他手下的官军有什么区别!”

唐太宗李世民更是难以接受。

“……这还是大唐的官军吗?”

他们大唐的军队,理应征战四方蛮夷,守卫大唐百姓,如何竟沦落成残民之贼?

魏征更是气得直发抖:“昏君!奸逆!仁义充塞,其与蛮夷何异!”

房玄龄企图安慰他们,免得他们气坏身体:“往好处想,天子名存实亡,所谓官军大都是地方节度使之军,与私兵无异,唐僖宗还带着神策军躲在蜀中呢……”

至少这个窝囊的天子与此事无关……吧?

【长安城的得而复失令郑畋头痛不已,本以为找了一群帮手,结果全是猪队友!】

【这群所谓的勤王之师,不是被叛军打得连连败退,就是坐观成败按兵不动。打顺风仗时,他们冲得比谁都快,抢起战利品比谁都积极。轮到要打硬仗时,他们不是左躲右闪后退,便是被轻而易举击败。为了朝廷拼死拼活损失惨重是不可能的!】

【而黄巢被围长安,亦不好受。政令推行不出同、华二州,百姓又因战乱纷纷躲入深山,田地荒芜无人打理,大军粮食日益耗尽,坐吃山空。最后他们居然向附近的官军买粮食——官军则将深山中的百姓抓出来,以肥瘦论价,卖给叛军做口粮。】

【官匪形同一家,百姓却沦为砧板上的鱼肉。而将他们论斤论两切割贩卖的,甚至不是未开化的异族蛮夷,而是本该庇护百姓的朝廷军队!世事之荒诞离奇令人瞠目!后世都说封

建社会“吃·人”,这晚唐乱世,可不就是真真切切“吃·人”的世道?】

看到这里,还在强行安慰其他人往好处想的房玄龄彻彻底底愣住了。这位自诩有涵养的丞相颤抖着伸出手指,骂出了脏话。

——吃·人的世道!仙人所言再妥贴不过!哪怕五胡十六国之时,东晋朝廷再如何不堪,都不至于以百姓之肉为买卖吧???

“大唐……”

唐太宗李世民眼前已经湿润了。

他哽咽着,说不出话来。

……这还是他心中的大唐吗?

在百姓沦为食粮之时,大唐天子却还在蜀中享受百姓供养,他配吗?他不配!

李世民简直恨不得穿越过去咔了唐僖宗!

无数平行时空,都在咬牙切齿念着出现在水镜中这些人的名字——从皇帝到地方藩镇到义军首领,没有一个人是无辜的。

他们都是吞噬百姓血肉的“食·人·魔”。

然而,更刺激的场面还在后面。仙人似乎下定决心要好好治一治大家的低血压——

【在饥饿的威胁之下,黄巢军中部将纷纷动摇,朱温转而投唐,被赐名为朱全忠。朝廷与黄巢之间久久相持的局面似乎迎来了转机。而就在这时,神队友登场了。】

【沙陀人李克用率代北之师神兵天降!】

【他统合河中、易定、忠武三路兵马,连战连捷,大破黄巢,一举收复京师!】

【面对李克用的穷追猛打,黄巢兵败如山倒,不得不逃离长安,回转中原。】

【他派部将孟楷为前锋,先克蔡州,再攻陈州,谁知战事不利,孟楷亦兵败身死。黄巢一怒之下,尽起大军,兵围陈州!】

【至此,晚唐最黑暗的一幕降临了——】

【《旧唐书》有言:“围陈郡百日,关东仍岁无耕稼,人饿倚墙壁间,贼俘人而食,日杀数千。贼有舂磨砦,为巨碓数百,生纳人于臼碎之,合骨而食,其流毒若是。”】

【——最原始、最野蛮、最残忍的故事,诞生在华夏历史上文明最璀璨的时代。生民沦为猪狗,人性与良知添作柴薪!】

【倘若说其他王朝末世,还有英雄悲歌,那晚唐之时就只有小人和魔鬼的狂欢。诸夏之人残食同胞的惨剧,最终居然要靠一个沙陀人来终止——李克用终于到了!】

【这一回,黄巢所部彻底被击溃。在逃亡的路上,他的外甥斩下了他的头颅。】

【至此,黄巢掀起的叛乱彻底被平定。唐僖宗又大摇大摆重新回到了长安城。】

【而他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杀死黄巢的家眷,甚至亲自审问后者的妻妾——毫无疑问,这都是黄巢占据长安后掳掠而来。】

水镜之中,现出一副对比强烈的画面。

一身冠冕的天子高高站在城楼上,居高临下地望着在下面跪成一排的女子:“诸位都是功勋之后,世受国恩,为何从贼?”

为首的女子傲然昂首,蔑视君王。

屠刀落下,鲜血淌出。她的声音却响彻在天地之间,响彻在每一个平行时空——

“狂贼凶逆,国家以百万之众,失守宗祧,播迁巴、蜀。今陛下以不能拒贼责一女子,置公卿将相于何地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