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320 章 劝降张成(2 / 2)

加入书签

宜王摆了摆手,示意吴蔚出去,无所谓地说道:“你想去就去吧,别耽误了正事就好。”

“是!”

吴蔚来到了院内等候,过了大概有小半个时辰,才有侍卫奉宜王的命令来带吴蔚出府,宜王府门口立了一匹通体玄黑的高头大马,还有一匹枣红马。

“吴姑娘,请吧。”

吴蔚翻身上了那匹玄马的背上,那名侍卫则跳上了后面的枣红马。

“殿下不是说调了一队人马给我,怎么就咱们两个?”

“吴姑娘莫急,兵马已经等候在城门口了。”

“可否容我回家通报一声?我家离王府不远,不会耽误正事的。”

“殿下只命我贴身保护姑娘,一切单凭姑娘做主!”

“那走吧!”

……

吴蔚带着侍卫一路骑马来了吴宅,叫来门房吩咐道:“告诉柳姑娘,就说我请了殿下的恩典,带人去清庐县半山小院去接人,顺路再去办点差事,估么着要两三日才能回来,让她别担心。”

门房领命去了,吴蔚这才放心和王府的侍卫一同朝城门的方向奔去。

验看过王府侍卫的令牌后,守城的士兵才给他们开了城门,随着城门缓缓移动所发出的沉闷声响,吴蔚也看到了整装

待发,等在城外的那队兵马。

果然如宜王所言,够风光!

这对兵马共有一百二十人,其中骑兵五十人,弓箭手二十人,还有五十是步兵。

这队人马的配置可谓是“进可攻,退可守”,既能冲锋杀敌,也全完有能力保护吴蔚全身而退。

稍稍安心的同时,一个疑问也在吴蔚的心头闪过。

依照梁朝律例,一字亲王的府兵至多也不会超过一万人,除非是与邻国接壤的重镇,朝廷才会下旨准许其府兵增加到一个明确的数量。

这次萧盛带了五千精兵前来,看宜王的态度似乎并没有把这些兵马放在眼里,反而是对萧盛的个人军事素养有所忌惮,证明宜王府的军队是要远远大于五千这个数量的。

可奇怪的是,吴蔚在泰州生活了这么久,并没有见过什么校场和军营,宜王的兵马究竟藏在哪儿了呢?

宜王的侍卫清点过兵马后,对吴蔚说道:“吴姑娘,可以出发了。”

“出发!”

吴蔚一勒缰绳,策马行在最前面,听着身后如雨点般的马蹄声,脚步声和兵甲碰撞的声音,还真有种心潮澎湃,意气风发之感。

……

一路急行军,一直到了深夜才抵达清河县境内,这一路下来,吴蔚感觉自己的腰背都快散架了,真不知道那些步兵是怎么一路跟过来的,吴蔚与宜王的侍卫商量了一下,决定就地扎营,埋灶做饭,休整一夜,明日清晨再进县城。

夜里,吴蔚第一次体验了一回军营的生活,全军上下只有吴蔚拥有一顶帐篷,剩下所有的士兵都只能垫着自己的铺盖,围着火堆休息在荒野中。

和宜王府的侍卫请教过后才得知,像这么小的一次任务,是不会有什么随军辎重的,将士们的行囊中会代够三日的口粮,夜里休息普通士兵也没有什么帐篷睡,只能围着火堆找个能靠坐的地方,便是一宿了。

吴蔚当即提出了质疑,蓝星电视剧里可不是这么演的,难道不应该有帐篷,有伙房,还有随行的军医吗?

侍卫听完忍俊不禁,直夸吴蔚是天真烂漫。

如吴蔚所说的那种规格的军营,需得参战士兵数量达到千人以上,甚至万人,而且还得主帅的身份贵重,军资充裕的情况下才有可能。

如这种不过百人,三日内就能结束的任务,根本不可能,还不够麻烦的!吴蔚的这顶帐篷,还是宜王特意交代过才有的,否则吴蔚也只能比普通将士多两床铺盖,再安排几个人守夜就行了。

听完侍卫的科普,吴蔚稍稍有些愣神,第一次切身体会了古代军旅生活的艰苦。

翌日,吴蔚起床时,天刚蒙蒙亮,一百二十名士兵已经整装待发了,吴蔚匆匆跨上马背,朝清河县的县城进发。

走了不过半个时辰,清河县城近在眼前,眼前的清河县与吴蔚上次所见截然不同,洪水和时疫对城池和百姓造成的影响,已经完全看不出来了,破碎的城池被修补的同时还进行的加固,多余的石料还铺设在了地面上,沿途见到的百姓虽然都远远地躲开,但不难看出,百姓的精神面貌不错,定然是能吃饱穿暖的。

吴蔚一拉缰绳,对一旁的侍卫说道:“让所有人原地休息,你陪我进去就好,清河县的县城没多大,这么多人一同进去,恐怕会惊扰了百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