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百九十八章(2 / 2)

加入书签

“皇上!皇上!”

擎天关的战报送回梁城时,赵泽已经收拾好金银细软,打算带上大臣和他的一众妃嫔,以去行宫休息为名,暗中迁都。

军报在午夜时分百万火急地送到,将赵泽吓了一跳:“皇上!擎天关守住了!萧将军与北地义军联手,大败辛军!是大捷啊!”

赵泽原以为传来的会是萧斩石战死,他们必须尽快逃去南方的消息,他甚至这段日子连悼词都想好了,听到擎天关竟然大捷,反而一时没反应过来。

与辛军作战三年有余,他们实在胜得太少。

赵泽先是涌上一阵狂喜,心说萧斩石还真是宝刀未老啊。

不过,紧接着,另一个词又触碰到他的不安之处——

“……义军?”

这几年,赵泽其实频频听到义军有关的传闻。

尽管有些将领会刻意瞒下义军的消息,将功劳揽到自己身上,但也有一些将领正直尽责,会将情况如实上报。

更何况赵泽是个喜欢去民间门的皇帝,就算这几年他胆子变小去得少了,但常年待在皇宫对他来说实在太过无聊,他偶尔还是会上街逛逛。

百姓之中,亦有与“义军”“神兵”有关的传闻,对其评价几乎全是正面,甚至有神化的趋势。

赵泽对此,心情则略显复杂。

义军切实地拖慢了辛军的进程,帮他保住江山,这是实情,他也暗自庆幸。

但是,这样不受

控制的大军,着实是个隐患,令他不安。

当下有辛军在,似乎义军还没有针对他的意思。

但将来呢,等辛军不打了,他们会解散吗?

掌控了这样的力量,连朝廷都无法击败的辛军,他们却能轻易击败,这会不会让他们的欲望持续膨胀,开始有更大的图谋?

赵泽越想越是忐忑。

他在屋中踱步几圈,郑重考虑之后,决定先行试探一下,召来士兵道:“义军现在何处,可有办法与他们的大将沟通?”

那士兵回答:“义军的行踪并不与我军互通,但由于擎天关的辛军还有去而复返的可能性,所以义军尚有一部分精锐士兵和传信兵留在擎天关附近,帮助萧将军退敌,若是通过这部分人,应当可以联系到义军统帅。”

赵泽琢磨片刻,说:“朕会草拟圣旨一份,你们带去给义军大将。

“神威义军,义薄云天,英勇无双。

“此番擎天关之战,义军护国有功,朕深受动容,感激不尽,民间门有此等义士,实乃江山之幸。

“故朕不忍如此义士飘零在外,有意开恩,特招安此军,令其可为朝廷效力。

“朕欲将军中大将皆封爵授官,聘以高官厚禄,以救国之将之准论功行赏,食邑万户,军中士兵亦可得赏赐,朕愿赐以土地金银,以表心意。”

士兵并未听出此旨凶险,还觉得皇上大方宽和,赏赐的确是义军应得的,十分高兴,领命道:“是!”

*

圣旨很快到了擎天关,义军留守在擎天关的人接旨后,马上赶回驻军之地,向谢知秋汇报。

谢知秋听完圣旨,神情未变。

她并未感到意外,只是在看了圣旨后,感慨地道:“这些年,赵泽心眼也长出来不少,都学会在下手之前,先试探猎物了。”

雀儿隐约觉得跟朝廷扯上关系准没好事,但她瞧着这个圣旨,又不大说得出端倪。

她只得问道:“小姐,这话是什么意思?”

“义军抗辛多次取胜,还时常帮助朝廷军,不但很得民心,在民间门风头正劲,而且于朝廷有恩。朝廷若是要脸面,就绝不能在这种时候对付义军。”

谢知秋缓缓言道。

“但义军的存在,于帝王而言却是隐患。”

“赵泽这圣旨,表面赞扬封赏,实则暗藏杀机。”

“义军现在的实际领地有数城和已取回的北地六州,然而名不正言不顺,朝廷并不承认。赵泽给的赏赐虽厚,但纵然食邑万户,也比不过这真实的江河领土。”

“义军作为民间门私军,地位较为尴尬。”

“而赵泽一个皇帝,已经主动出言招安。”

“义军若是接受,就等于朝廷白得了这数万精锐兵力,还一下子收复了大量领土和被辛国占据多年的北地六州。所谓给将领的封地,肯定不会是现在义军已经有统治根基的云城与北地,多半会将所有将士拆开,放到容易监视的地方,可谓顿失实权。”

“但义军若是拒绝招安,那就明摆着是不服从朝廷的管理,马上就可以扣上谋逆反贼的帽子,朝廷再要清扫义军,十分名正言顺。”

“朝廷试图招安过义军,还打算给予厚赏,可谓宽和大方,在百姓看来已经很有诚意,不会因此导致恶名。而义军若是拒绝,则显得居心叵测。”

“赵泽此举,可谓名声、利益、消除隐患,三者尽可得之,而让义军陷入两难之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