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捉贼捉赃(1 / 2)
阴符经,传说乃人皇帝师,广成子所著。道门诸多典籍中,多有提及记。
整书四百余字,其言深奥,演造化之秘,阐性命之幽。乃古往今来修道第一奇书。
李太平手捧阴符经,视若珍宝。却又皱着眉头说道:“为何只有演道章,怎么没见演法章和演术章呢。”
孤独清清笑道:“你也说是修道真经了,苏玉师兄又不是仙人,上哪给你补全去。”
李太平很是认真的点了点头:“缘也命也,即得仙人抱,便是天大的福缘,还有何不知足。”
修道,是修行也不是修行。
修行,可成圣,不可成仙。修道,可成圣,亦可成仙。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仙人抱,开篇第一句,便说明了修道者能知天道之奥妙,而神明默运,窃阴阳之气,夺造化之权,可以长生不死,可以无生无死。
这世间早就没有天人了,即便得此修道真经,李太平怕也无法登天成仙。不过,即得此书,作为道门传人,又怎能不去研习,又怎舍得不去研习。
李家大郎奇经八脉尽断,成了不能修行的普通人,所以一头扎进了三层楼,成了只知读书的读书人。
对于书院学子来说,这是好事情,读书才能成大业,可是比舞刀弄剑要好。不过李太平读的那本书,书院没人能帮得了他,院长看了都要摇头。
求人不如求己,李太平搬出篱笆小院,在老君殿旁盖了间茅草屋,过起了读书人的生活。
日出日落,除了一日三餐,李太平都在抄书。他问过秋意浓,书看不懂怎么办,书院的大先生便笑着说道。
“书抄千遍,其义自见。”
李太平成了书院里最能抄书的。
二小去看过抄书将,却没敢打扰,只是趴在窗口偷看。
陈治偶尔也去瞧瞧,时不时还要拿他的学问,驳斥李太平所研习的天书。
秋冬见老爷难得勤奋,倒是夸了又夸,赞了又赞,生怕老爷三天热血。
骊山书院会去打扰李太平的人有很多,独孤清清绝对算是最特殊的一个。因为每日她都会去,且是跑上三四趟那种。
每日三餐,都是由她来送。按理说伺候李太平的活,应当秋冬来干,可大先生没点头,秋冬便只有乖乖的听话。
独孤清清算是书院里腿脚好的,又是李太平好友,这活躲是躲不过去的。再说,她也没打算躲,因为有些事,不能躲,且要直面才行。
李太平的饭量依旧惊人,并未因春夏交替,秋叶落黄而减少。反倒是抢起了秋膘,胃口更加了。
白衣飘落草庐前,推门而入。
伏案急笔的李太平,头也不抬的笑道:“可算来了,再不来,笔都要拿不动了。”
独孤清清提着两个硕大的食盒,这是她翻遍西市能买到最大的食盒了。
“特意嘱咐玉满楼那书生给你加了量,省得你吃不饱。”
说着,独孤清清放下食盒,帮李太平把案子收拾干净,却又扭头看着李太平身上的墨渍,展演笑道:“换下来吧,回头洗干净给你送回来。”
李太平一边笑着点头,一边落筷如风。时不时还要抬头看一眼,给油灯添油,烧水煮茶,忙里忙外的白衣女子。
一顿饭的工夫,屋里屋外点尘不染。只见独孤清清收了食盒,铺上黄纸,清水入砚面,墨汁推砚池……
墨身垂直,重按轻转,先慢后快,便见光泽。
李太平摇头笑道:“小生几世修的福分,能让仙子研墨。罪过也。”
独孤清清白了李太平一眼:“抄书几个月,就文绉绉的,还真把自己当读书人了。回头九妹见了,要是不喜,可怨不得人。”
李太平抄书,独孤清清研墨,二人相处数月,说近不近,说远不远,一切倒是自然而然自的。
天仙般的女子,没有人不喜欢。李太平不是出家人,也不是见色起意的登徒子。他只是觉得,与独孤清清相处很舒服,无需戴着面具活着。
可以说,李太平数月来,活的很惬意,很随性,很不设防。
告别刀头舔血,告别尔虞我诈,告别恩怨情仇,清心寡欲,万世无争。
这一切,是眼前白衣淡雅所致。李太平甚至有结庐而居,脱离尘世的大自在。
心境上的不染尘烟,抄书也就变得无欲无求,无念无挂。
熄了油灯,李太平却未曾入睡,而是来到草庐外的大青石上闭目盘膝,仿佛老僧入定。
不用气转周身,不用心中演剑。只是静静的,听秋风吹落黄叶,感月光落肩头,万物渐渐入眠……
月落日升,有风见云,飘白雪于五花山。
李太平睁开眼,伸出白玉手,有雪花落指尖,化作点滴落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