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7章 一更(1 / 2)

加入书签

康熙一直等到三日后的大朝会, 老三草拟的章程都已经递上来了,却迟迟等不到太子问及此事。

这几天去户部借银的官员并不多, 当然可能是因为大伙都听说了,去借银子的官员都被拦下了,一两银子都没借到。

三阿哥那日拿着奏章去乾清宫见皇上,这事儿在小范围内也传开了。

只是三阿哥奏章上到底写了什么,这就没人知道了,开放国库允许官员借款这事儿, 皇上可是当着满朝文武的面亲口说了的,总不能因为三阿哥提出反对意见,皇上就收回旨意吧,天子言出法随, 说出来的话重比千金, 可若是皇上没有收回旨意,但户部那边这几日却是硬扛着一两银子都不外借。

今儿个大朝会上, 另一只靴子总算是落地了。

三阿哥提交了官员借银的具体章程, 条条都卡在了要害处, 无论是二百两银子的上限,还是申请书和户部的后续核实,这些都让不少人心里头跟浇了凉水似的。

太子听老三念完折子, 先是皱了皱眉头, 紧跟着又轻轻吐了口气,老三是做了他没做的事儿。

这几日他数次想要去找皇阿玛谈谈这事儿, 可最终还是没去, 索额图也好, 噶礼也好, 他身边的这几个人说的都对, 皇阿玛此举是有些不妥,可皇阿玛要惠及群臣,最不能反对的就是他这个太子,若他此时都不能优待群臣,只会让人怀疑他将来上位后待臣子会更加严苛。

若是一年前,他不会在意这些的,他的太子之位是皇阿玛亲封的,将来皇阿玛想让他继位,旁人说什么都没用。

可是如今,再有几个月四弟都要大婚了,他的婚期却迟迟定不下来,礼部到现在都还在讨论他大婚的章程。

太子自己都不得不承认,他有点怕了,这一次的事情他明知不妥,却因为担心群臣对他的印象,不敢去找皇阿玛,倒是老三,如今他有些相信皇阿玛的话了,这的确是个赤诚简单之人,心里想做什么就去做什么,并不计较得失。

康熙在上面一直有留意太子的反应,也看到了他想看的,心里头微微有些惆怅,又有几分释然,他从前一直都想磨砺太子,太子以前的路走得太平顺,非得要跌几个跟头,才能磨出坚韧的性子来。

这次有些胆怯不要紧,左右他身体还好,留给太子成长的时间还长。

三阿哥提交上来的这份章程,有理有据,更重要的是已经得到了万岁爷的首肯,群臣讨论也不过是走个形式,毕竟这几日连他们自己都怀疑,天上怎么会有掉馅饼的好事呢,白高兴一场才是最正常的。

有些人是白高兴一场,但也有一部分人是真正得到了实惠。

下了大朝会后,户部当天就收到了八份申请书,其中有两份居然是为了凑钱买房,一个在礼部当差,正五品的员外郎,另一个是从四品的国子监祭酒。

四五品的官员,向国库借二百两银子凑钱在京城买房,听着都让人觉得是天方夜谭。

但胤祉安排了两拨人去查,结果查到这两位官员名下一处房产都没有,目前还在京城租房住,没有房产,田产&#3034...

0;份额都是满的,不过据查都是旁人挂靠,借此收租金用以维系京城物价高昂的生活。

胤祉把首批申请借款的八名官员都查了个底朝天,其中有两个混水摸鱼的,明明家中小有产业,居然一个以给儿子娶妻的名义借银子,另一个以给八旬老母看病为由借银子,户部直接将这两名官员的申请驳回。

余下六位,倒真真是家境贫寒,这年头清官不好做,官员俸禄低,尤其是底层官员,要是没什么家底,单是在京城租房子就是一笔不小的开销,若要供养家眷,那点儿俸禄就更不禁花了。

就像这位从四品的国子监祭酒郭大人,正儿八经的寒门出身,二十八岁及第,整整做了二十年的官,如今还在租房子住,家中一个仆妇都没有,全靠夫人和几个儿媳操持家务。

胤祉亲自上门走了一趟,郭大人家住南城,和闹市只隔了一条街,一家十几口子人,住在一个一进的院子里,几个儿子都已经长大成人,老大是个秀才,在学堂里教书,老二老三都是举人,如今就在国子监念书备考。

“三阿哥,老臣实在是不想给朝廷添麻烦,只是如今家中的条件您也看到了,这都要住不开了,我那小孙女马上就四岁了,总不能还和哥哥们住在一起,您看呢。”郭大人面色窘迫的道。

既是万岁爷有意施恩,那他向朝廷借银子,也就不能算是有失读书人的气节和体面了

胤祉忙道:“应该的应该的。我想多问一句,京城像您这样租房住的官员多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