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43(1 / 2)

加入书签

一大帮子人私底下交流之时,无不夸太子殿下心善,又暗暗庆幸自己身体条件不错,被狄将军选入了保护殿下的人物里。

随着技术愈发纯熟、精进,他?们的效率也比之前?更快了。从日产两千枚蜂窝煤,整整翻了一番。按照这个?效率来算,区区一个?云州,不过十几个?矿场的产量,日产数万蜂窝煤,足以覆盖整个?汴京的需求。

而大宋本地也不乏矿场,譬如狄青的家乡登州,在后世?亦是山西?的一部分,矿藏丰富。他?就和扶苏说,等自己回到大宋后,一定要上书请求官家在他?的家乡兴建矿场,造福当地百姓的生?计。

在大宋本土有产出的前?提下,云州蜂窝煤的产量就有过剩了。为了日后不至于卷起低价、互相倾轧,扶苏极其有先见之明地把一部分产出的矿藏往更北的其余十五州和西?夏的地界。

嗯,鉴于现?在的辽宋、宋夏是敌对状态,这一行为也可以称作“走私”。

走私有风险,但蜂窝煤的发热性能实在高,价格也跟着水涨船高,所以总有人愿意冒险。有的人抄起一扁担,翻过一座光秃秃的山,就到了辽国的境内。

不到一天?,把扁担里的蜂窝煤卖光,就够全家几日的生?计。

于是,这一条销路也人来人往,络绎不绝。

扶苏听了禀报之后,不禁摸了摸脸:唉,他?还真和走私有缘。马匹是走私的。棉花是走私的。蜂窝煤,还要走私。

不对,不能叫走私,干嘛把自己说得那么难听呢?应该叫经济手段支配。

但扶苏忽略了一件事?。

凡是经济、商业行为,必然带来文化?上交流。汉朝的丝绸之路如此。今天?的蜂窝煤交易的时候也是如此。

“这么经烧的石涅,我以前?怎么从来没见过?这哪儿来的啊?”

“是小?贵人教会我们的?”

“小?贵人?”

“可不止是小?贵人,还是个?大青天?呢!我跟你?说,这个?大青天?,他?不仅教会我们蜂窝煤的做法,还把我们村里的泼皮无赖全赶走了!不然我们咋敢翻山过来的?不得被人抢啊?”

“不是,等会儿,我晕了,你?说的这个?人到底是小?还是大啊?”

“……反正就是很厉害就对了!”

类似的对话,几乎每天?都在云州和辽国的边境线上发生?。谣言越传越夸张。渐渐的,云州有一位“青天?大贵人”的消息在蔚州、应州、朔州、武州等地弥散开?来。

“凡有烧煤处,漫谈论青天?”不外如是。

甚至有文人讨论了起来,这位贵人到底是真是假?既然是随着蜂窝煤传进来是,说明时间很近,应当是真人吧?蜂窝煤又是云州产物,结合实事?猜测……莫不是大宋的哪位官员么?

细思恐极,细思恐极啊!

扶苏未曾设想过,在他?看不见的地方,昔日和狄青开?玩笑时提起的“一州一州收买,直至收复殆尽”,竟然真的开?了个?好头儿。

他?现?在,真的准备起了回汴京的各项事?宜。

“真的要回去吗?”苏轼歪着头:“总感觉还有很多事?没做。”

※ 如?您?访?问?的?W?a?n?g?阯?f?a?布?y?e?不?是??????u?????n?②??????????????o???则?为?屾?寨?站?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