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43(1 / 2)

加入书签

一印象就是长,让人怀疑,这么长的文章难道是短短一天,就能在科举考场是赶出来的程度。

再仔细看去,此生从?西南边陲的古今演变源流写起……尤其是赵佗率领秦国二十万大军自立门?户那段,细节十分详实、状物栩栩如生、仿佛这考生本?人在场一般。

定是位饱读史书之辈!

欧阳修心中?暗暗下了个判断。

旋即,他另起一段,论述起与西南诸国通商往来的必要性。以?及侬智高叛乱与征发平叛大军

的前因?后果。几乎把之前所有?试卷中?精华的观点都囊括了进去,更添翔实的论据佐证。

欧阳修总算明白,“什么都写了”是什么意思,若论观点之全面,这篇当压过前面所有?。

他意犹未尽地继续往下看去,视线却在掠过“改土归流”几个字时陡然被钉住一般,久久不?能移开。

“大人?大人?”阅卷官见他脸色有?异,不?由得紧张起来:“您身体不?适吗?”

欧阳修没有?立刻回答,而是长长呼出一口?气,勉强平复了心绪:“若依此生所书般经略西南,大宋之边境,百岁亦能高枕无忧矣。”

阅卷官瞪大了眼睛:“有这么……”夸张吗?

他的官阶不?高,并非处于要职,于国家的经纬并不?了解。对西南边地,只抱着如圣贤书中?的态度,边境安寝、以?德教化就足够了。

但一度身居高位、又是改革支持者的的欧阳修却暗道:可惜“改土归流”是一项庞大的工程。初时推行恐怕极为?艰难,甚至可能有?反效果。起码两三代君主后方?可见成效。当今的官家或许愿意,但是未来的人君若是个短视的急性子……唉,可惜了。

但那是未来的人君的错,非是这位考生的错。毋宁说,能在秋闱考场上写出如此洞见。可以?预见,未来朝堂上如范公、富公一般的股肱之臣,又会多一人了。

他当机立断地说:“你?把他的前两场卷子也拿来,我要亲自过目。”

倘若此子前两场的卷子答得不?错,不?出意外的话?,解元非他莫属了。

作为?文坛之望,欧阳修十分喜欢提拔新人,更知道,好?名声对于一个初入官场的人来说有?多么重要。君不?见,晏公能高居相公之位,他早年的神童之名不?知起了多少作用。

而当今官家更是个喜欢青年才俊胜于中?老?年腐儒的君主。欧阳修自觉有?必要在出现人才时助推一把。未来能走多远,便看自己的造化了。

本?来,前两场的试卷答得不?差,就能稳稳把解元之位收入囊中?。但这个人还是给了欧阳修别样的惊喜。

※ 如?您?访?问?的?W?a?n?g?址?F?a?b?u?y?e?不?是?????ü???ě?n??????②????????????则?为????寨?佔?点

《尧舜性仁赋》就不?说了,写诗做文章是欧阳修的老?本?行。这份试卷的文笔不?至于让他惊艳,但他却从?君主自身“敢于担责”的德行出发进行论述。

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此子是一个道德自律又敢于直言进谏的性格啊!可以?想?见,若是未来官家的德行有?所龃龉,他定然不?会装作无事?发生。

正是我辈中?人啊!

写出《朋党论》的欧阳修想?到。

至于一道涉及水利的策论就更让欧阳修开了眼界了。此子竟然在文章中?写了机种堤坝的优缺点,甚至还写了堤坝厚度与徭役人力的换算方?法。看着卷子上一连串大写的数字,和侃侃而谈的原理,欧阳修甚至有?些头晕眼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