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55(1 / 2)

加入书签

在外面等着?,那成?何体统?

要?是传到台谏的耳朵里去……唉,头疼。

仁宗揉了揉眉心:“罢了,你让她先进来吧。”

黄都知:“是。那成?王殿下?”

“成?王的事,一会儿再说。你先派人去瞧瞧他人在哪里,找到了禀报于朕。”

“是。”

不多时,便有一纤纤女子款款地走来。她的脚步迈得很轻,几?乎发不出声响,如一阵微风般走到了仁宗的面前,再盈盈下拜:“妾见过官家。”

俗话说得好,见面三分情。

见了宠妃的面,仁宗也很难像刚才那样板着?脸,语气和缓地问道:“妼姮,你是说,你有国事要?奏?”

“正是。”

未来的张贵妃、温成?皇后,现在的后宫红人张修媛缓缓抬起头,露出一张清丽婉约的脸庞:“妾要?奏有人公然出言挑衅国子监,视您的脸面于无物呢。”

仁宗一听?就明白了,原来是来打小报告的啊。

类似的事从前时有发生,他理所当然地无视了后面那段话,命黄都知给张修媛倒一杯茶,先顺顺心气。

又好声好气道:“朕是记得,你伯父张尧佐有个儿子在国子监中读书?是他告诉你的?到底发生了什么,你且与朕徐徐分说。”

心底却道:这国子监一天两?天的,还真热闹。

张修媛捧着?御前内监亲奉的热茶,原本哀婉愁苦的脸上,露出一点淡淡的笑?影来,又转瞬消失不见,蹙起了细细的眉头:

“官家还记得妾的内侄呢?他是个再忠纯不过的孩子,只可惜是个木鱼脑子。妾与伯父每每思之,都深感内疚,辜负了官家送他去国子监的一片苦心。”

仁宗摆了摆手:“他能在国子监潜心读书,有所长?进,就不算辜负了朕。”

“可,可这样一个忠心纯良的孩子,昨日却被不知哪里冒出来的三岁稚子欺负到了头上。那稚子不仅恶意嫁祸于他,还嚣张至极,称、称若是不服就上濮王府找他。”

昨天。国子监。写诗。

仁宗听?这故事,越听?越耳熟。

他翻开?了富弼的奏折,眼睛盯着?其中的一行字:“你伯父的儿子,是不是叫张及甫?”

张修媛的脸上陡然迸发出一阵惊喜:“是,正是。官家您居然还记得。”

“那三岁的稚子,是濮王府的?”

张修媛面上一阵犹疑之色:“那稚子如此自称,妾也不敢就此断言。不过,其中是不是有什么误会呢,毕竟宗实在您膝下承恩多年?,现在又是成?王殿下的伴读,他是什么性子,您最?清楚不过。推此即彼,他的兄弟又怎么会那般飞扬跋扈?”

“……”

官家沉默不语,捏着?奏折的手微微发紧。

张修媛心下不免暗喜,以为自己的眼药起了作用。嘴角绷得更紧了点,面上一片无辜凄然。

她哪里知道,仁宗此刻满脑子都是——

不是,朕的好大儿,朕三岁就会写诗的好大儿,什么时候成?了濮王的儿子了???

-----------------------

作者有话说:张修媛的名字历史未载,本作参考了《宋史演义》。

正文里没写的细节:

富弼写奏折的时候内心OS:成王钻狗洞的事到底写不写呢?写不写呢?写不写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