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52(1 / 2)

加入书签

他自己不?知道?自己几岁吗?

扶苏闭眼默念:宋朝人均大文豪、宋朝人均大文豪、宋朝人均大文豪、你别跟他们比……心里才稍稍好受了一点。

不?过扶苏也确实藏了拙,为了符合三岁小孩的?人设,用的?是简单典故。不?然,没念过书的?小孩子,一口化用一句《尚书》《礼记》?

多吓人呐!

富相?公也算老人家,还是别吓唬他了。

满堂俱是窃窃私语,就连张及甫看扶苏的?面?色也不?善。唯独苏轼悄悄撇了下嘴角——他觉得这可不?是赵小郎真实的?水平,这孩子,怎么老装笨呢,活得累不?累呀。

“咳咳!”

苏轼在众人沉浸的?余韵中?清了清嗓子:“接下来到我啦,一起来欣赏下张同学的?大作——”

“灯花瘦尽烛烟燎,明月西?悬似飘飘。”

“……”人群一下子安静了下来。

呃,好普,这是可以说?的?吗?

平平无奇的?起手句,甚至不?如刚才赵小郎的?大气。而且是错觉吗,意?象怎么怪怪的??

苏轼的?声音陡然顿挫——

“更漏欲断清声消,韦编忽吟到谢桥。”

话音刚落,梅尧臣就狠狠拍了下桌子,吓了所?有人一跳:“混账!”

他指着张及甫的?鼻子骂道?:“你就是这么读圣贤书的??”

张及甫满脸呆滞:“啊?”

他还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挨骂呢!

扶苏抿着嘴,转过头去,深藏功与名。

这就是他写简单四言诗的?另一个?作用啦,和这首思春诗撇清关系!

严格意?义上讲,这首并不?能叫做思春诗,但?全诗的?最后一个?典故“谢桥”,却大有问题,让整首诗都沾染了缠绵的?味道?。

“谢”,特指东晋才女谢道?韫。

“谢娘”、“谢桥”则衍生出了佳人、心上人所?在地的?意?思。

最有名的?是晏几道?的?“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又譬如说?纳兰性德的?“谢娘别后谁能惜?”

放到这首诗里,“韦编忽吟到谢桥”,翻译过来,我读着圣贤书,不?知不?觉跑去和心上人幽会去啦。梅尧臣听了能不?生气吗?

但?一眼望去,谢桥?平平无奇地名而已。

这么隐蔽的?典故,张及甫能看不?懂吗?

他必然不?懂的?。

说?起来,扶苏能想起用这个?典故坑人,还是晏几道?在场的?缘故呢。

他在心里双手合十:让我们谢谢小晏!晏门!

谢桥典故关乎风月,梅尧臣当然不?会和学生主动解释。但?围观的?学生里有听出门道?的?,一传十、十传百,看张及甫的?眼神一下子都不?对劲了。

——当着博士的?面?,就敢写思春诗。博士不?在他还敢做什么,啧啧啧,简直不?能细想!

张及甫一看周围人的?反应,就算再笨也知道?自己被?暗算了。

他连忙说?道?:“这不?是我写的?,是他,是他!我全是抄的?他的?!”

梅尧臣根本不?信:“张及甫,你胡说?也要有个?度,这位赵小郎今年?才三岁!他能懂那些淫词吗?”

“是真的?,是真的?,我都是抄他的?……”

张及甫立刻去掀扶苏桌上的?草稿纸,可他掀了半天,翻出来的?只有几张废纸,上面?被?涂满墨水看不?清原来字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