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75(2 / 2)

加入书签

尤其是被灵雨浇灌长大的蓝莓,效果肯定更好。

姜芃惊喜:“好呀, 我才想着可惜你这没多少水果。”

“水果不急, 得等到秋天移栽比较合适。”

蓝莓她也准备移栽过来一部分, 毕竟真从种子, 就算有灵雨浇灌,也怕是得等两年才能正好收获,移栽就方便多了, 这边收获着, 另一边也可以种着。

姜蘅走到黄瓜地的另一边,也跟着一起摘,黄瓜已经到了高峰期,还在不断开花、结果。

每天能采收一百三四十斤, 最多的一次还能到达一百五十斤, 可惜才一百平,种植上限在这, 昨天上架的一百斤,是她前一天特意少摘,留着昨天一起采收, 这才能匀出一百斤黄瓜上架。

平时收货一百多斤,每天预定可以消耗差不多五十斤,剩下的就是冯助理那边单独的购买链接,根据每天剩余多少决定卖多少。

要是需要摆摊,冯助理最多能买到三十斤,不摆摊就是七八十斤。

依旧是发快递,同省快递,又是最贵的那款,第二天一大早刚好能送到。

蘑菇则是每周发二十斤。

但也别小看这二十斤,晒干的蘑菇轻飘飘,又是作为配菜提升菜品味道,因此二十斤……好吧,冯助理那边也觉得不够,只是姜蘅不可能为了他们,特意再增加采收次数。

人家那可是品牌连锁店!

要要满足整个食鼎天的餐厅,是不可能的。

所以干脆就定死了这么多。

不过他们能帮忙消耗多余的蔬菜,姜蘅也给了一定的便利,就差不多了。

蜂蜜这边,姜蘅又找到不少蜂巢,产量增加了不少,目前扣下自己人喝的,是每周上架一两斤,万建羽盯着蜂蜜买,每次都买到了,一次半斤,瞧着应该是够用的。

蘑菇他也一直在买,和食鼎天那边一样,只是作为一个酒店,他那边需求量更小一点,单独的链接,一周十斤的干蘑菇。

剩下的干蘑菇一周差不多能攒下八十斤放在网店上架。

每个品种在二十斤的分量上下。

数量其实已经不少了,但显然想要购买的人比想想中的多。

与县城不同,没有地域局限性,包邮的情况下,天南地北的都可以买,客人们吃高兴了,跟亲戚朋友安利一下,哪怕愿意尝试的人就那么十分之一,带来的流量也是巨大的。

关注度才三百,实际盯着店铺的人肯定远不止三百。

很多人都不会特意去关注一个店铺,想要买,直接从购买记录点击去更加方便。

所以基本一上架,还是秒空。

哪怕姜蘅设置的最大一次性购买量、蘑菇是两斤,黄瓜是五斤,也挡不住大家的热情。

只能说她家的蔬菜还是太好吃、太划算。

全靠同行衬托。

(指指点点jpg)

*

周芸在另一边的番茄地里的采番茄。

是的,番茄也可以采收了!!!

姜蘅眼巴巴等了好久,直到昨天看着有不少已经差不多可以了,于是昨晚又给这一片下了一场灵雨,还单独给四百平的番茄地开了个小灶。

现在她下灵雨技术越来越好了,凝结的雨雾尽量包裹植物、被植物吸收,不至于让菜地空出来的走道上土壤也变得泞泥不堪。

也是她时间凑巧。

他们这边本就多雨水,六七月又恰好是梅雨季,时不时下一场小雨、第二天起来发现地是湿润的也是常事。

要是换在少雨的地区,就她家地里这样经常下雨,大家可能该怀疑她跟气象局有关系,专门给她家局部降雨浇地了。

昨晚的这一场雨落下后,还差点成熟度的番茄一夜之间成熟大片。

姜蘅这的一个筐子刚装了一半黄瓜,就看见周芸抱着满满一大筐番茄,放路边的三轮车上,三轮车现在给大家随便用,菜地入口和她家院子还是有那么一段距离的,空着手走没事,扛着几十斤的东西,那就有些累人了,用三轮车代步正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