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04(1 / 2)

加入书签

头来死了大半, 剩下的也都歪瓜裂枣,成了大家调侃的对象。

用陈阿英吐槽的话,那是放菜市场都是人家挑出来不要的。

“是啊,我也去看了,确实好,难怪能卖出价,不过咋围起来了?这围栏怕是也花不少钱吧?”

“那是要卖的东西,当然要围起来了。”陈阿英语气自然道。

大家一想也是,便没有继续这个话题。

村委会距离不远,说着话就到了。

所有人齐聚一堂,姜蘅才感觉,哇,他们村留着的人其实也没想象中少嘛。

这面前的空地,随意数了下,三四十人也是有的。

大多是缺牙的老头老太,中年男女少,青年……就四个,其中一个就是姜蘅,另一个是智商有点问题、只能在家干农活的男生,二十岁出头,再一个是刚结婚怀孕的年轻女人、以及媳妇干活自己在家玩的姜成。

过了一会儿姜芃也来了,她结婚了,但户口没迁出去,村里的地有她一份,很好,五个青年了呢!

但也没办法,现代社会生存压力大,小地方赚不到钱,根本留不下人。

一人发了一个塑料椅子,还有一些老人自带的拐杖椅,大部分人能坐下,少部分年轻人站着、或者坐在自己电动车上,村长拿着大喇叭过来发言了:“在家的都来了吧?”

村民稀稀拉拉笑道:“来了来了,咱主任一说,干啥活都得放下啊。”

“都来了,主任,真有人要承包咱们村的地啊?承包多少?”

“对啊对啊,人家给多少钱承包啊?承包了要干啥?”

“咱这么偏,也就只能只能种地了吧?”

“应该是养鸡,山多,养鸡方便。”

“养鸡那不得把整个山都给秃噜了?”

“……”

随着村长一开口,村民们讨论声瞬间大了不少。

村长熟练地扯着嗓子让大家安静,这才开始说明情况:“确实有人要承包咱们这的地,这人呢,你们也都知道,咱们姜蘅小同志,就是姜二秋闺女,年轻人读书多,想回馈一下乡里……”

此话一出,众人齐刷刷看向侧后方坐在三轮车上的年轻人。

姜蘅面不改色被注视,还扬起笑容冲大家点点头。

原本挤在她三轮车上的姜芃,猫着腰及时躲开。

还是去自己电动车坐着吧,最起码没这么多目光。

村民们则惊叹不已:

“这两个哪个是呀?”

“左边这个,右边那个是大秋闺女!”

“哗!是她呀!”

“二秋闺女都长这么大啊?结婚没?”

“没呢,之前读书考出去了,咋回来种地了?”

“有本事呗,你不知道啊?她都回来好久了,天天卖菜,每次都卖空了……”

“……”

村长:“……等下!等我说完你们再说!”

众人勉强安静下来,村长就将姜蘅要承包的地方大概说了下,用的词都是他们这村里人能听懂的,哪块到哪块,还有包括几个水塘之类的,承包费建议多少合适,还有哪些要求。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