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35(2 / 2)

加入书签

鹿车跑起来后,连缩在军大衣里始终没吭一声的两个小娃都伸出头来好奇的看,贺庆揉揉他们小脑瓜,给林星火三人介绍坐在头一辆架子车上的人。

原来这两个娃娃竟然不只五六岁,大的那个将满九岁,小的也七岁了,一个是老宁的亲孙子,一个是老宁侄子的遗腹子,因为营养跟不上,才长的又瘦又小。老宁就是方才第一个跳下车的老者,他算是第一批被下放到干校农场劳动改造的大干部,独子也受他牵连被调到西疆最苦的地方戍守,随后儿媳与儿子划清界线,还将刚满三周岁的孙子托人给送到了他身边……侄孙也差不多的情形,但侄子死在南边边境后,前侄媳曾写信讨要过这个成了烈士子女的儿子,老宁硬气的很,宁可从自己嘴里省着养活侄孙,也没把孩子送回他已经再婚生子的母亲身边去。

他那前侄媳弄到一半抚恤金后就没再写过信,倒是前儿媳每年年节还会寄些东西来。

“这个老宁,骨头硬着呢!”张主任笑道:“冬里大队有啥活也能叫他干。”只要多给口粮食让他养活俩孩子。

这些改造的人中以两个人为首,一个就是明显出身军旅的老宁,另一个是个斯斯文文的老者叫方同俭,方同俭曾是学术权威,家学渊源,在历史、文物、古文等方面都有极高的成就,运动一起就被打倒了,还是辗转下放到松县劳改农场后才脱离了每天戴高帽受批判的日子。

这俩人敏锐的很,自从坐上了驼鹿车就不如在拖拉机上紧绷了,尤其是方同俭,他甚至开始有点相信贺庆私底下给他俩说找到“一片桃花源”的夸张言语了。

越往屯子里去,大家的心就越放松,这个屯子建造的太齐整了,竟然有那么些砖瓦房。鹿车没走途径大队部的大路,而是从作坊区外侧的小路上绕过去的,张主任远眺那些架着大烟囱的成规模的房院,抓住贺庆就道:“这就是你跟我说的集体作坊?”真像老贺说的那样,不像村里的小作坊,比公社都繁华了。

整体坐落在屯子东北方的田地一眼望不到头,看得出秋收后已经及时平整翻耕过土地了,趁鹿车拐弯放慢速度,老宁还把着车架俯身捞了一把土。

张主任赶忙从他手里抓了一半过来,两人搓着手里的黑土细瞧,还闻了闻,这回便是老宁也开了尊口:“好土!”好好耕作,指定能丰收。

贺庆指着靠边的一块已经挖出沟隔开的地方:“这块是先前审批下来的试验田,足有一百五十亩。”

直到跑过了试验田,越往东景色也越荒凉了起来,后面几辆车上才松快些的气氛又僵沉下来,大家刚升起的一丝希望又几乎要被刺骨的寒风吹散。

老宁和方同俭还好,偏僻有偏僻的好处,只要地肥,就不怕饿死人。

“天!”谁也没想到最先惊出声的竟然是贺庆,他抓住老支书的手,看向的却是林星火的方向,嘴唇哆嗦了下才含糊着问:“这片林子?”一号那天他来的时候可没有这么大一片树林,看这树的高度得有十来米了吧?

老支书乐呵呵的道:“正好有给山里补种的树苗剩下,早前咱们林大夫就带人给种在农场前边了。”河谷那边地势低,站在那边的山岗上一眼能看进院里,又不好把围墙起太高,林星火索性就把寻常的红豆杉种了些过来。

陈支书说得含糊,早前是啥时候?这也不该叫树苗了吧?

不知前情的其他人不理解,可贺庆心里有数,贺部长一惊又一喜,惊得是林星火的本事又长进了,他喜的比惊还大,这会子竟然庆幸起当初定契的倒霉事来了。

转过杉树林子,眼前就是一片阔朗地方,地上的枯草荆棘已经用火燎过,架子车甚至路过两个四四方方的深坑,似乎是挖出来的池塘。

这让张主任也迷糊了:“这是原本就在开的荒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