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72(1 / 2)
的声音比她预想中还要细弱:“是......是挺晦涩难懂的。”
虽然连艾略特自己都在《传统与个人才能》中提出,诗人需要消弭个性以融入历史传统,但整首诗读下来,全是断壁残垣的意象,从英语到梵文的混杂跳跃,以及对但丁和莎士比亚的化用、戏仿。
这种太过密集的互文性给了阅读者不小的压力。
程江雪花了很长时间才啃下来。
周覆点了点头,散漫地说:“还是不如咱鲁迅实在,直接说点大白话多好,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程江雪猝不及防地笑出声,紧绷的肩线也跟着松了六分。
虽然.....但不是这样比的。
她笑完,偏过脸去打量他。
周覆并没有看她,目光仍平视着前方,嘴角弯着个柔和的弧度,半张脸在光影里明灭。
仿佛他今晚的的任务,就是让她放松,尽可能愉快地送她回学校,好跟老谢交差。
至于其他的,不在他要了解的范畴内。
程江雪有些落寞地想,他怎么这么讲分寸,都还没问过她的名字呢。
到了学校,周覆直接让司机往文学院的宿舍开。
程江雪偷吸一口气,尽量自如地问:“你怎么知道我读什么专业?”
“不是文学院的人,谁会抱着这种书。”周覆略抬了抬下巴。
程江雪哦了声,真是太笨的一个问题。
她微微垂下眼睫,盯着软垫上的金色绣线看。
车停在楼下,周覆才侧过脸来看她,目光温和:“到了,慢走。”
司机下车来开门,程江雪拿上书,把软垫向后放好:“谢谢你送我回来,再见。”
“再见。”
路旁枝叶掩映,车窗慢慢升起来,把那道沉默的侧影也送远了。
程江雪手里抱着那本《荒原》,在楼下站了很久。
“江雪,还不上去啊?”同学傅宛青从自习室回来,问她说。
她点头:“正要上去,你刚看完书啊?好认真。”
傅宛青望着远处,嗯了声,又疑惑地自言自语:“那是周覆的车吧?他不是在读研吗?为什么会来这里?”
“你怎么认得他的车?”程江雪问。
傅宛青很聪明,很快便反应过来:“他的车?所以他是送你回来了?”
她听顾季桐说过,傅家早年也是很有根底的,后来出了事,家中一败涂地,父母带着她回了老家,但她又考回京城来上大学,到现在也常混在公主堆里,偶尔得些接济。
程江雪能隐约猜到,傅宛青和周围的人不太一样。
也许是她走路时挺得过分直的腰杆,也许是她刻意迈得极优雅的步子,哪怕在没有旁观者的路上,也像踩着看不见的柔软地毯。
她自觉失言,摇了摇头:“没有。”
傅宛青没多说,到了二楼就与她道别。
一直到洗漱完,程江雪躺在床上,耳边还回荡着一种陌生的、微甜的嗡鸣。
开始和周覆有联系,是四月底的事情了。
就快到五一表演,话剧排练更加紧锣密鼓。
程江雪也加入顾季桐的健身行列,每天踏个单车穿梭在教学楼之间。
春末夏初的天气是顶讲情理的,不热也不冷。
风吹着才抽新芽的杨树枝条,不断撩起程江雪额前的刘海。
她们的车轮从路面轧过,发出沙沙的声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