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45(1 / 2)

加入书签

后仰挤压触手,触手提供阻力,来帮助颈部肌肉抗阻无氧运动。

陈俊南说:“这种抗阻训练,只要能持续一个月,就可以让颈部表层和深层肌肉壮实起来。肌肉、韧带一壮实起来,就可以配合骨骼一起支撑身体。这样骨骼的压力就被分担了,椎间盘就不会被挤出来了。用杜教授的话说,这就叫吊桥理论,吊桥不能只靠桥梁结构保持稳定,还需要钢索牵扯,也需要钢筋混凝土一起支撑,才能保持稳定。”

车明明点点头,好像明白了。她问:“那你就是想卖杜教授的这个产品?”

陈俊南说:“他这个产品,淘宝上早就有卖的了,可是销量特别惨,一个月才能卖几十个。你再猜猜为啥?”

车明明又摇摇头。

陈俊南继续说:“因为这东西太便宜了,才一百多块钱。治病的东西,消费者一看你这玩意儿一百多块钱,他就不敢买,他不相信你这玩意儿里头有科技含量。他以为这东西看着就是塑料和弹簧做的,肯定没啥用。老百姓上哪知道咱这玩意看着虽然土,可是能把颈部和脊椎附近所有的深部肌肉都给锻炼上,这就是科学。以第几节脊柱为支点做运动,哪块骨头支撑,哪个肌肉使劲,人家研究几十年,用最简单的办法给你形成产品了,卖给你最便宜的价格,可是没人买。老百姓怎么想的?市面上叫个颈椎病治疗仪就好几千块钱,红外电磁按摩啥功能都有,人家的产品管用不管用我不知道,但是你这个能不能管用我要打一个大问号。就算我有病乱投医,准备好了被人骗,我也得被几千块钱标价的骗子骗,我也不能让一百多块钱的骗子骗。我让一百多块钱的骗子骗了,回头别人知道了不都得笑话我。这就是普通人的心态,你给他找最好的专家,用最好的理论,最简单的工艺方法,做出来最便宜的产品,他不认。不光是中国人,全世界的人都一样,这就是消费心理。”

车明明觉得陈俊南说得有道理,忙问:“那你打算怎么办?”

陈俊南兴奋地说:“我就打算把有用的办法和骗人的办法都使上。你们不是迷信什么红外线照射吗?这个功能我也加上。你们不是迷信电动按摩吗?我也整个小马达装上。你们不是喜欢电磁磁疗吗?我也往里边放点磁铁,还增加配重,显得贵重呢。弹簧片你们觉得没有科技感,我换成液压的。再加个显示屏,LED的,我卖两千块钱一个,跟韩国进口的按摩仪一个价。韩国人那个红外治疗仪最多也就是促进血液循环,我这个可是真治病。我跟你讲,做生意就得这么做,你实惠做生意,消费者不领你情。”

车明明又问:“你这是打算要出去创业了?不打算在二院接着干了?”

陈俊南说:“自从刘铮亮回抚顺,我就越发明白了,我在咱们这行,完全就没多少天赋。你看我做一个脑室穿刺,都给自己吓够呛。干这行,需要积累,更需要天赋。积累呢,我学历也不高,这么多年在医院也没好好学。天赋呢,我跟刘铮亮也比不了。如果有一个人,从小到大一直就是你的童年阴影,你爹妈天天拿他跟你比,你瞅瞅人家,人过三十了还这样,局势没任何改变,是不是活得挺憋屈的?再说,我这学历和技术,在医院里上升空间就这样了,我为啥不能另辟蹊径,自己捣鼓出点响动来。这事我回去就得跟刘铮亮商量,去南方,找一个风险投资给我投哪怕两百万,我就能把这个事整起来。早几年你看电视上演的广告,什么背背佳,那都是骗人的智商税,咱们这个是真的,不交智商税,我就不信这玩意卖不火。”

车明明有点失落,虽然他挺喜欢陈俊南这种有点野路子的男人,但是她和艾辰遇到了同样的问题,就是对自己的驾驭能力产生了怀疑。车明明问陈俊南:“你是不是有这个念头很久了?”

从大连进修回来,陈俊南就像变了一个人,他先请假去了一趟北京找杜教授买专利。陈俊南也不认识人家,大半夜坐火车急匆匆就往北京跑,出了北京站坐上地铁倒来倒去三四次,才跑到中国康复中心。

陈俊南白天去,门口排着几十号人看病,等到中午本想见缝插针进去说几句,可是办公室门关着人家门口挂着个小牌子:午休,请勿打扰。

下午下班再去找,护士说杜教授刚去食堂,吃完饭应该就回家了。

陈俊南跑到食堂门口,就满场找那种鹤发童颜的老头,结果身边一个中年人,四十多岁,站在体感平衡车上飘过,他也没当回事。再打听哪位是杜教授,饭桌上的人说刚才走的那个就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