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2 / 2)

加入书签

张绣娘有双好看的手,修长,白皙,冬天的时候她揣着手炉,常路过河边不经意间撩撩散乱的头发,在蹲着的女人们或羡慕或嫉妒的目光里翩然离去。

宋娘子来的那一天坐的是巷子里人只听说过的牛车,撩开车帘时露出截雪白的腕子,张娘子被那雪白刺了眼,隔天就传出了宋娘子是官家老爷养在梨花巷的外室,而宋凌是私生子。

张娘子说话很有水平,用的都是些可能大概的词,只放出个话头,剩下的都让别人自己去猜测,绝不留下话柄。

前些年宋娘子这个“外室”和她带来的“私生子”在梨花巷只能用四个字形容,声名狼藉。

女人们自认是正头娘子,瞧不上这种无名无份的外室,虽说日子过的穷苦,但再怎么样也比外室尊贵。

那几年仿佛谁和宋娘子扯上关系,谁就沾染上了外室的晦风,失了正头娘子的体面。

直到宋凌一天天长大。

宋凌直到四岁启蒙前,宋娘子都将他拘在宅子里,是一步也未曾出去过,直到四岁启蒙那天,宋娘子带着他去十里八乡唯一的夫子,石夫子家,人们这才第一次见到常常念叨的私生子。

那天见过的人,都说那孩子是比着天上的仙童长的。

一年后,有位游历的道士来到梨花巷,歇在石夫子家,见过宋凌后,连连叫好,只说是道韵天成。

巷子里的流言意料中的停了,那是道长说的道韵天成,哪是他们这些凡夫俗子能随意指摘的。

宋凌逐渐长大,仪表出众,课业优秀,沉稳大度,关键是对着他们这些乡野村妇也礼数周全,像个小文人,连石先生都说宋凌将来有大出息,私生子的言论也就再没人提起了。

宋凌知道有人看着他,背脊挺的更直,端着他的文人气一路到了家门口。

宋宅在梨花巷的最深处,此时大门口停了辆牛车,有两个车夫一左一右的站在车旁边,车上装饰着玉坠,还有宋凌从未见过的流光溢彩的装饰。

车夫见他来了,恭敬的上前行礼,全程低着头不发一言,带着说不清道不明的气度。

宋凌有些局促,他从未见过这样华贵的牛车,从未见过这般知礼的仆人,他尽力掩饰自己的无知,板着脸问:“你们是谁,我娘呢?”

宋凌当着外人都是喊娘,这样显得亲近,让别人有种这对母子亲厚的错觉,这是他维持自己形象的小小手段。

母慈子孝的宋娘子一家,有个小小年纪就出众的孩子,才不是卑劣的私生子。

左边的车夫听他发问,低头恭敬的回答,“小少爷,娘子在里面等你。”

少爷,宋凌被这称呼唬了一跳,但他不肯在外人面前露怯,含糊应了声,往屋里去了。

刚进大厅,宋凌看见了他那四肢健全却从未管过他,宛如不存在的母亲出奇的端坐在圈椅上,穿戴齐整。

她下手坐了个略显富态的中年人,穿紫色的直裰,衣料上用银线绣着繁复的花纹,左手按在椅背上拇指上带着个玉扳指,像位富家老爷。

他一见宋凌进来就笑得像朵喇叭花迎了上来,“老奴苏狄,见过小少爷,”站在宋凌面前作揖,深深的俯拜下去。

宋凌不知该作何反应才适当,这位苏狄是宋凌见过的最体面的人甚至比他的恩师石先生都体面,然而现在这个体面人却唤他少爷,他无措的看向端坐在椅子上的母亲。

宋娘子穿着蓝色的对襟褙子,头发盘起用根玉簪子固定,她面无表情的开口,“苏狄你在这里等会儿,我带他去说两句话。”

说完直接起身,向内屋去了,宋凌赶紧跟上,快出大厅的时候他偷偷回头看了眼,苏狄依然俯着身,一反常态的母亲,突然出现在家里的人,那辆牛车,都让他感到不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