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66(1 / 1)

加入书签

子脑袋缺根弦,也没想过这关头都这么缺,苏昌建恨铁不成钢的暗地里踩了苏盛一脚,面上乐呵呵道:“瑶瑶啊,不是叔叔跟堂哥不让你,而是这一品轩是咱苏家老祖宗的家业,瑶瑶继承的确于理不合,别继续磨蹭了,你跟阿盛迅速点吧。”  速战速决。  这一品轩才能顺利到他们这。  “我也觉得公平一些好,苏盛啊,你也就别墨迹了,赶紧跟苏瑶猜拳谁先选。”  “是啊,不然等会儿菜都凉了。”  “赶紧的。”  催促声络绎不绝。  苏瑶伸出右手,笑眯眯道:“堂哥,来猜拳,一局定胜负。”  苏盛也不客气了,对视一眼迅速出了拳。  时间统一,苏盛赢。  他忆起餐桌上的一道笋汤,露出成竹在胸的微笑,“第一轮我挑最基础的刀工,内容是切笋丝,越细越好。”  “笋丝?”  苏瑶思量片刻,展眉道:“我挑味道,内容是扣三丝。”  二人话音刚落,台下一片惊呼。  就连被苏昌文兄弟俩送上裁判席的几位老人都极为诧异的对视一眼,饶有兴趣:这苏盛前脚挑了个难处理的切笋丝,苏瑶后脚就挑了个扣三丝?  看似是选的味道,其实还是变相的在挤兑苏盛挑的刀工。  有意思,真有意思。  苏盛显然也没想过苏瑶会在第一轮就定了菜品,毕竟一轮里面有人定菜品就意味着他也要跟着做这道菜,而听见菜品名字么……  苏盛气了。  呵,这是在瞧不起谁呢?  “妹妹,这扣三丝不好做,你可小心着点,别切到手。”  “放心吧,就算是你切到了,我都不会多看了一眼,乱分心的。”  面对苏盛的阴阳怪气,苏瑶反呛了回去。  塑料兄妹情表现的那叫一个明明白白。  台上台下一群人看的乐呵,苏昌文与翟静对视一眼,压下心底的担忧,让人去后厨取食材过来了。  扣三丝……  这东西,不好做啊。  也不知道瑶瑶究竟有多大的把握。  ……  所谓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苏盛早年时期游手好闲,是没什么基本功可言的,但后面在一品轩后厨干过一段时间的活,外加上在自家餐馆做事,也慢慢地把刀工也练上去了。  别的不说,他那一手刀工赢苏瑶绝对没什么问题的,一个小丫头片子能有什么功底?  那双手嫩的哟。  可不像是在厨房里干活的人。  至于笋丝?  这就是苏盛想出来折腾人的法子了,切土豆丝有什么好看,要切就切笋丝,这个我可是在后厨天天练着,熟的很!  不消多时,所有的材料一应俱全,统统搬了过来。  只是东西一过来么……  “这笋怎么这么小?你们不会是拿错了吧!苏瑶要做的是扣三丝,你们拿的是这种笋?”  苏盛看着一筐新笋,眼睛都瞪大了。  苏瑶奇怪的望向他,“堂哥,你这么惊讶做什么?秋天的笋不都是这般大小吗?”一年四季都是吃笋季,可要说出名的还是冬笋和春笋。  尤其是冬笋,更是制作扣三丝的主角。  不过现在大多菜品改良,口味上把控好一些,所以能让好些应季菜在其他的季节出现。  比如这扣三丝。  里面的冬笋丝换成别的笋也是可以的。  但苏盛却急了,他看着框里面的笋,火急火燎的说:“不应该是个头又大,肉又厚实的那种笋吗?怎么会是这种小笋。”  苏瑶:“……”  其他人:“……”  您说的那是冬笋,今个儿才中秋,从哪去给你找冬笋去?  似是被众人无语的表情给惊到,苏盛连忙解释道:“我们餐馆经常用的那种笋就是肉厚的那种笋,要切也该是切那样的!”  “难道你们家夏天也是用的新鲜冬笋?”  底下有人问了一句。  苏盛想都不想的应了声,“是啊,怎么了?”他还天天切呢。  底下一片哗然,又齐刷刷的不吭声了。  只是眼神看向苏昌建的眼神里多了点不一样的味道,哟,牛人啊,现在冬笋还搁土里面长着呢,市面上买都买不到,你们家餐馆就用上冬笋了?  这笋啥时候给冻上的。  马上快冬季了,合着你们家去年的冬笋卖一年了啊?  “阿盛说的那是酸笋,酸笋!”  餐厅的秘密被儿子吐出了冰山一角,吓的苏昌建连忙解释道:“这冬笋还没上市,我们餐馆哪里用的上,我们店里有个酸笋汤卖的好,阿盛平时处理的是这个!”  一番解释脱口而出。  苏盛神情奇怪欲要说什么,下一秒就被自家亲爹私下踩了一脚:“秋天的笋就是这样,这个头还不大吗?你别废话,认真点比。”  “我这不是怕苏瑶妹妹不会切吗?”被亲爹一顿吼,苏盛十分不情愿的看着篮子里的笋,义正言辞的说:“这笋太小了,要不我把刀工的内容换一个吧,就土豆丝怎么样?”  比起这玩意儿,还不如换土豆丝呢。  他想换,周围人却不乐意了,纷纷跟着起哄,“人苏瑶的菜都定好了,你换成土豆丝何必呢?反正你切完了土豆丝,最后不还得做扣三丝吗?干脆就切笋丝,我觉得挺好的。”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说好的切笋丝,哪能轻易反悔。”  评委席的彦老不高兴了,眼睛一瞪,直接把第一轮给定了下来。  苏瑶看着篮子里足有半个巴掌大的方竹笋还挺高兴,猜测是爸妈是为了自己的扣三丝而挑的不全是嫩笋,唯有苏盛看着面前的小笋险些哭了。  别问,问就是后悔。  好好的,切什么笋丝啊!艹!  ……  抓紧时间先蒸火腿,发香菇。  然后扒笋皮焯一边水,切丝。  每一件事在苏瑶的脑子里都过了个遍,等到评审席的老爷子一声令下‘开始’后,第一时间朝火腿下了手。  “哎?第一场不是比的刀工吗?”  有人没看懂苏瑶的做法了,小声提出疑问。  在他旁边恰好是个厨师,暗暗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苏昌文的这个女儿不一般啊,刚才评审席的老爷子早就说过规矩了,两样一起比,一道菜的规定时间是三十分钟,纯粹的技艺比拼只有十分钟,切个丝能要多久?多余的时间,本就是为那道菜做准备的。”  “而苏瑶选的味道制作扣三丝,现场又不可能提供高汤,这汤的鲜从哪里来?”  那人看了眼苏瑶已经放进锅里的火腿,恍然大悟道:“噢!我懂了,她现在已经在用火腿吊汤了。”  “没错,所以她这女儿,聪明呐。”  “但是苏盛的经验应该更足吧?”  “谁知道呢,且看着。”  “好。”  除了这一行有些看懂了苏瑶的意思,其他人都没能明白,侧头怀疑苏瑶是不是偏题了,议论的声音也越来越大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