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64(2 / 2)

加入书签

说着一把抓着大白鹅的长脖子,跑到厨房小后院中去。

就凭她被叨了一口,少说也得翻三倍!

“做好记得喊我,我大孙子今天可会来探望我……”

孙宝宝转头哎一声,然后手起刀落,不过十几分钟,一只还会叨人的大白鹅变成了一直特新鲜的净鹅。

广式烧鹅的制作步骤很麻烦,扒皮抽血还不够,还得挖去大鹅内部的油脂、肺、喉。随后放在清水中浸泡一个小时,直到把血水浸泡个彻底才行。

正当孙宝宝想侧着屁股坐下玩手机时,第二件麻烦事儿又来了。

在门口的涛子匆匆拿着电话走了进来。

“宝宝,那什么,你能帮我做一碗粥吗?”电话那头的郭鸣有些不好意思问道。

他和孙宝宝熟悉后,为了表示亲近(蹭吃蹭喝),也跟着别人叫宝宝了。

孙宝宝懵逼:“啊?”

粥……也要来她饭馆喝吗?

“是我爷爷。”郭鸣艰难开口,“你知道的,我爷有那个病……今天早上起来,非要喊着喝粥。”

“然后呢?”

孙宝宝眉头一皱,感觉此事并不简单。

“然后我们让家里阿姨做,让我爸妈做,甚至外边买的几百元的粥都不喝……

非说,非说要喝孙国栋做的粥……”

42. 鹅酱 鹅酱啊,今天有烧鹅吗?

孙宝宝恍恍惚惚的放下电话。

兄弟, 你晓不晓得啊,我爷都去世好多年了啊!

这还真是……

孙宝宝虽然觉得不太合适,但心中第一时间就冒出这句话,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嘿嘿嘿, 国栋厨生无憾。

孙宝宝嘴上啧啧啧的有些发酸,但是心里头却连连称赞, 挺服气的, 真的!

她爷太牛逼,去世都这么久了还有人记着他。

也不晓得那个郭爷爷是怎么记住一碗粥的味道的?

你做菜越久,就越知道做一个能让人记一辈子、无论如何都忘不掉的菜有多难。

窗外阳光正盛,孙家饭店门口排了一条长长的队伍。

嗯,基本有一半都是本村人闲着没事儿干的老大爷老大娘们,其中还夹杂着几个红蓝衣服的骑手。

张奶奶站在队伍中间,旁边还有一个小竹椅,身上还背着一个小布袋,里头装着毛线圈在那儿织毛衣。

后边的一个老大娘手里头在剥豆子, 抬头看了眼太阳,拍拍刘奶奶的肩膀问:“阿芳, 问问你家涛子能不能先让咱们取票?我瞧着太阳有些大了。”

涛子是刘奶奶的大孙子。

刘奶奶急忙摇头:“这可不行,饭店是有规律的,说是九点半开门就得九点半开门。”

她家涛子昨晚都说了, 必须到点才能取票,无规矩不成方圆,否则累的就是宝宝和她家涛子。

“再说了,咱这是帮人排队呢, 要是能提早取票,人家为什么不自己来排,还非得花几十块钱请你?”

这话说的也没错,老大娘没话讲了,坐着排排队就能挣几十块钱,世上哪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