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句读(1 / 2)
北原拿着遥控器,站在法庭上,继续说道:“方才原告代理人所举的第一个例子可以证明,随着点校标点的选择不同,会造成对历史事实的理解差异。现在将举出第二个例子,以表明标点添加不同,会对人物语句的解释造成影响。”
投影白板之上, 第二句汉文显示出来。
十个汉字显示在屏幕: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北原的嘴角微微翘起,“此句汉文来自《论语》,是由圣人而作。在对这句话的点校和解释上,一直有着无比巨大的争议。对这句话的第一种点校方式即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按照第一种点校方法。该句即成为所谓愚民论的主张。即百姓只能服从,而无法拥有足够的智力来理解律令的推行。因此,上位者对于民众的态度是驭使,如牧羊一般, 让百姓乖乖听话即可。”
“在第一种解释之下, 圣人成了坏人,一个冷酷对待百姓,没有同理之心的大恶人。”
“然而,该句还有另一种点校方法。即‘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在这种断句之下,该句的意思就完全变了。即如果百姓具有掌握书礼乐的能力,那就让他们自由的生活,如果百姓缺乏这种能力,那就慢慢教化他们。如此一来,这句话的意思就不再是所谓的愚民论观点, 而是表达出了教化的思想。”
投影屏幕上标点的浮动,在转瞬之间就造出了完全两种不同意思的句子。法庭内的听者都不由得被这种极其夸张的效果所震撼到。在第一种点校下, 论者成为了主张愚民的恶魔,而在后一种点校下, 论者则成了教化百姓的圣人。
仅仅只是一个标点符号的变化,居然会使得论者的形象, 产生截然不同的对立。
北原向前一步说道, “事实上,仅就该十字汉文的点校方法,就有高达十八种之多,争议纷繁。从方才原告代理人举出的两例,就可以清楚地说明,古籍点校绝不是简单地在某几种有限的形式下进行断句。这种标点注解,实际上反应了作者对于历史事实以及人物思想的不同理解。”
“考虑到《东土巡游遣唐记》主要由历史事实记叙和人物对话构成,必然存在大量有歧义、可多校的地方。而被告藤村的点校成果却与下川完全一致,足以证明藤村抄袭了原告下川的点校!”
宇都宫看着投影白板打出的两句汉文,两道眉毛深深地拧在了一起
然而,他却没有办法进行反驳,北原讲的实质内容。
因为,汉文点校的确已经超出了他的知识范围,他无法对于具体的古籍点校专业问题进行驳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