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8(1 / 2)
转马头上了路,越走越远,很快就在雪中隐去了身影。
此后他没有食言,一年之后他来看了贺谷一次,又一年之后,他又来看了他一次。
尾声
后来的发生的事,杨逢几乎没有与他人讲过,因为这些事情众所周知——
夺回瓜州之后的第三年,他官拜肃州都护,得圣上旨意向突厥宣战,师出有名,夺回失地。他麾下的肃州军已有一万五,河西军也有一万五,乐川军也已经编练完毕,带出来整整六万。九万大军在玉门到瓜州一带集聚,突厥闻风而退,在沙洲几乎没有抵抗就退往卞西,在卞西固守城池试图抵抗。杨逢派出南北两路兵马分别收回了台固、高孟,至此肃州五城中尚未收回的仅余卞西。
突厥凑出四万兵马前来对抗,不肯让出卞西,杨逢便指挥部下在卞西一带与突厥开战。这一战他控制住了伤亡,佯败佯退诱敌深入,最终在卞西河口重创敌军,突厥折损万余向西退去。
肃州失地已经全部收回,杨逢挥兵继续西进,阿史那贺谷也在军中。进入突厥领地之后,贺谷登高一呼,便有超过半数的部落在沿途倒戈,其余部落不战而败,最后仅余直力特勒率兵抵抗。杨逢把指挥权交给贺谷,由他去收复自己的国土。
这一战中杨逢功绩几何颇受争议,有种传言是乐川侯杨启疏带队到前线,实际上指挥了整场战役。杨逢对此不置一词,因为杨启疏虽然到过前线却始终没有露面,无人能说出杨启疏在前线究竟做了哪些事。而在杨逢心中,自己和大哥没有分别。
当年九月,贺谷夺回王位,带领突厥部族归顺天朝,承诺今后躬耕农牧,杜绝抢掠,天朝疆土再次向西拓宽一千多里。一个月后,贺谷追捕逃亡的的直力特勒,当众将其斩首。阮从赶来正看到这一幕。
贺谷没想到阮从会在这时赶来,而阮从心中则已凉透,他看到贺谷的眼神,便知他已成为一位君主,刘镜如此,贺谷也是如此……他转身就要走了。贺谷自高台上追下,拉住了他的手。
次年朝廷在卞西设立安西都护府,统辖肃州土地以及全部的突厥故地,拜杨逢为大都护;拜贺谷为都护,封骠骑将军,统领突厥兵马;拜阮从为太守,主政事。
又次年,杨逢将领兵之职交予李予青,自己赴乐州执掌乐川兵马,与大哥相聚。
快到乐州了,杨逢在入川的必经之路上途经驿站,有一封信正在这里等他,展开来,是大哥的笔迹,仍是以乐川侯杨启疏的名义写给他的:
“子遇吾侄,今汝前来乐川重聚实属不易,吾亦欣喜,唯盼早日相见。然入川之路山岭险峻,河川急湍,不可行之过急,切记切记。乐川正值漫长春日,尽日和暖,吾于乐川侯府等候,汝可徐徐而来。是年四月初七,方怀致上。”
杨逢看到落款处大哥用的仍是以前的表字,便觉心中温暖,有些东西总是不会变的……这一天他实在是意气舒畅,世界上没有任何事情等着他去做,他只需要进入乐川去见大哥。
青峰奇峭之上苍鹰飞过,放眼望去风光无限。山河寥阔,家国有情。
【汇总】
各章“概要”一栏中引用的唐诗陆续汇总到这里。
作者没有文化,全凭感觉班门弄斧,莫怪莫怪。
※不是更新,不包含正文,不包含故事内容※
(唐诗真美,读着读着就觉得,自己写的这玩意怎么敢引用人家的诗ToT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
[唐]岑参
天山雪云常不开,千峰万岭雪崔嵬。
北风夜卷赤亭口,一夜天山雪更厚。
能兼汉月照银山,复逐胡风过铁关。
交河城边鸟飞绝,轮台路上马蹄滑。
晻霭寒氛万里凝,阑干阴崖千丈冰。
将军狐裘卧不暖,都护宝刀冻欲断。
正是天山雪下时,送君走马归京师。
雪中何以赠君别,惟有青青松树枝。
逢入京使
[唐]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木兰歌
[唐]韦元甫
木兰抱杼嗟,借问复为谁。欲闻所戚戚,感激强起颜。
老父隶兵籍,气力日衰耗。岂足万里行,有子复尚少!
胡沙没马足,朔风裂人肤。老父旧羸病,何以强自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