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9(2 / 2)

加入书签

谈判暂歇,当天晚上崔量海与杨逢商讨,告知杨逢不能给钱,一是因为国库现在很难拿出这笔钱来,二是如果给钱了,就授程景余以柄,朝中其他许多大臣也会不满。

他们本来的策略就是以强硬态度拖着,把突厥人的耐心和气力都拖没之后再退一步,只要求玉门关下的三百里领土。这样国境就划在瓜州而非玉门,玉门安全一些,边防也可向前推进一步,为来年收复失地做准备。现在开战毕竟还是太早了,玉门的兵力远远不够。

崔量海说:“其实你我都不希望开战,皇上也是,只要能谈下来就可保玉门今年平安。”

杨逢点头称是:“只要能谈下来,我全力配合崔大人。”

他派人去探查了突厥军队的动作,发现有一万左右的突厥士兵在瓜州集结,来势不小,也在做打的准备。他联络陈玉闻,陈玉闻很快就到了,河西军带出来六千,陆续在赶来的路上。

见到陈玉闻,杨逢就想起京城中的事,试探问他:京城中也有人知道沈先生了……

陈玉闻一听就知是在敲打自己,顾左右而言他,几番遮掩之下才承认:京中是有江南派的军官与他通信,他偶然提了几句肃州的情况……

其实这已经是承认了,沈先生之事是他透露给程景余的。不过他不可能知道沈彻的身份,不知者不怪,杨逢表示也没什么,只是沈先生在京城中有旧识,听到传言硬是把人要走了。

他对陈玉闻说:“敌军当前,陈兄有任何事还请直接与我商量,我们本就是通力合作。”

第二天谈判继续,他和陈玉闻、崔量海一同列座,摆明了大军已至,要求突厥人将肃西五城归还。如此对峙数日,崔量海仍然坚持讨还城池,杨逢则透露让步之意,假意装作无心开战,若能收回玉门三百里也是好的。两人一唱一和与突厥人继续周旋。

沈彻来信称乐川的五千兵马已经上路。看落款的日期,应该是已经启程半个月了。杨逢也写信告知他玉门的情况,看到沈彻的落款是“启疏伯叔”,他提笔便是:“侯叔尊鉴……”

第二天在谈判桌上,突厥使臣终于拍桌怒起,称汉人根本没有诚意,再不退步就等着突厥大军踏平玉门关吧。

杨逢与崔量海交换眼神,都想看对方怎么拿主意。崔量海转向突厥人,开口了:“我朝国土本就没有退让余地,但为着西域百姓考虑才没有动武,与你们坐下来谈。若不想谈了,可以,我们各自回去整军备战吧。”

突厥人愤然而去,今日谈判到此中断。

杨逢与崔陈二人相商,是否真的不再谈了。崔量海说:“实在抱歉,事已至此我只能出此下策了。突厥人那般威胁,我们再示弱只会令他们得寸进尺,杨将军……”

杨逢表示不必礼让了,是和还是打,全听崔大人一句话。

毕竟山高皇帝远,派人送信去请示刘镜要好多天才能回来,崔量海既然得了任命代表刘镜而来,就已手握权力可做任何决定。

他说:“打吧。”

于是撤了营帐,收回谈判桌,玉门城中一万兵士严阵以待。杨逢写给他大哥的那封信还没有送出去,他打开信封,在信的末尾又加了一句:“和谈难成,恐将开战。”

八月初,前方来报,一万突厥兵已从瓜州城中探出头来,蠢蠢欲动。他们是要打玉门城。杨逢下令挖战壕备战车,把他们拉近了再打。

一年以来,玉门以西、瓜州以东的这三百里无人轻举妄动,玉门军和突厥军各自在城中守了一年,如今终于要见分晓了。

东边马蹄声至,河西军的最后两千也已赶到,玉门城中兵力已达一万二。杨逢叫人去把都护府的粮仓打开,军粮有不够的就从那里头支。

八月初四,突厥军到达玉门城外一百里,杨逢和陈玉闻守在城楼上,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