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99(1 / 2)
。
关兴国忍不住在心里嘀咕。
这份计划书上把支出成本,甚至是预计开课时间长短都写了下来,关兴国看了忍不住点头。
成本很低,只需要五六十块钱,开课时间只需要两三个月,军嫂若是都扫盲了,对军人也是有好处。
这还仅仅是余桃的第一个计划,后面余桃还写了,军嫂扫盲过后,甚至是扫盲期间,军区要尽可能地增加军嫂的工作机会。
让军属们有了不靠别人就能活下去的能力,让她们挣到钱,比什么大道理都实惠。
军区里不少军人家庭其实并没不富裕,尤其是家庭在偏远农村,丈夫军职又不高的军属,生活其实很拮据。
家里孩子多,光每个孩子身上的支出就是一大笔钱,丈夫挣的钱还要寄回家一部分,哟用来孝敬父母,她们又没有任何收入,只能靠着委屈自己,让家里的孩子和丈夫过得更好。
关兴国看到这里眉头一皱。
军区坐落在山脚下,离城镇比较偏远,出行不易。
那些当兵的还好,每天都有训练任务,可是军嫂的活动范围只有家属院那么大的一片地方,有的军嫂来这两年都没有出过家属院的门。
生活单调,更别提有工作的机会。军区想给她们找工作也找不到啊。
这是切实存在的问题,关兴国这个日理万机的司令都能想到。
余桃这个军属把这一点看的更明白,她提了一点小意见,军嫂走不出去,妇委可以在军区有限的环境下,给军属们创作更多的机会。
比如由军区联系外面的工厂,接一些散工回来,哪怕糊火柴盒也行。糊火柴盒每个月也能挣到一些钱补贴家用。
可是问题又来,许多家属就算有了工作机会,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出来工作。现在家家户户几乎都生了一连串的孩子,大大小小的离不开母亲的照顾。
余桃针对这个问题,给出自己的建议。
她想让军区抽出一个房间办托幼所,专门哄2-6岁学前期的孩子,这样既把许多军属从孩子身上解脱下来,又创造了几个工作的机会。托幼所老师的工资可以直接由每个孩子的“学费”来补贴。
除此之外,余桃还写了很多想法。
比如靠山吃山,小兴安岭山脉上有许多药材,是天然的宝库。东北这里以前人流量小,人烟罕至,小兴安岭山上的中药材几乎是爆满的状态。
白家是中药材发家的,余桃小时候跟着小少爷,耳濡目染也认识一些中药。
她去过山脚发现仅仅在山脚下,一些常见的中药材,就长得到处都是。
军队既然驻扎在这里,为什么不利用这座宝藏呢?
采摘中药材,加工,制作,甚至卖出去创收,然后再种植中药材...进行产业链循环。
这些想法在后世其实很常见,可是在61年,余桃的想法却让人耳目一新。
关兴国把薄薄的几张纸上面写的东西,从头到尾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抬起头看着孙秀娥道:“老孙,这不是你写的吧。”
“不是我写的。”孙秀娥道,“怎么样,司令,你就跟我说一句话,我来找你还是折腾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