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7(1 / 2)

加入书签

惺的推让,干笑得接了过去。

他吃了一口只觉得美味,也许是饿极了,陈清荣在国外吃了那么多面包三明治意面,都没有这个有些凉的油饼好吃。

吃了饼,陈清荣想了想从他不离手的箱子里拿出几本小人书——是刚出版没多久的《三国演义》,慷慨地分享给三个孩子。

大妞只识几个字,二娃三娃都没上过学,看不懂小人书上面的字,不过看画都够让他们兴奋的了。

陈清荣吃饱喝足,忍不住拿起小人书给几个孩子讲解《三国演义》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这一讲,不仅三个孩子听得入迷,就连余桃和刘柏杨王来娣都入迷了。

有知识有文化的文人,身上总有一种特别的味道,初见不显,越品越香。

余桃看着他的侧脸,思绪突然回到她还在白府当丫鬟的时候。

那时候她十岁出头,父母尚在,外面虽然战火连天,她生活在白府内,却被养的不识人间疾苦。那时候她身边也有这样一个“文人”,面容更加的稚嫩,拿着《三国演义》滔滔不绝得向她卖弄。

只不过,这些都是很久很久之前的记忆了,埋葬在余桃脑海最深的角落,散发着腐朽的味道,不能碰触,一碰就疼。

余桃不愿意再去想那些悲惨的回忆,她看着眼前的三个孩子,微微露出一个笑容。

薄薄的几册话本被陈清荣讲得跌宕起伏引人入胜,三个孩子乖乖的坐在火车上听陈清荣讲故事,听得饭都忘记吃了。

“俺哩乖乖,还是文化人厉害。”十几册小人书被陈清荣讲了一半,王来娣这个只识几个字的文盲都意犹未尽,说不出什么感受,只道,“以后爹让大牛二牛三牛上学,俺再也不说啥了,文化人肚子里有墨水就是不一样。”

陈清荣听了笑笑,他长得白净,带着眼睛,不笑看起来很严谨,笑起来又显得有些羞涩。本来给三个孩子讲《三国演义》是报答余桃他们的一饭之恩,没想到无心插柳柳成荫,竟然让王来娣这个明显没什么文化的人意识到读书的好处了。

“这位大嫂这么想就对了,孩子读书明理。”

“读书了就是伶俐。”刘柏杨接着道,“俺爹说了,孩子读了书,以后能识字,还能上大学呢。”

三个人因为孩子读书这一问题倒说到一块去了。

火车慢悠悠地驶向目的地,第一天夜晚无事发生,第二天同样凤平浪静。

长途旅行让许多人都精神不济,到了半夜更是昏昏欲睡。

余桃特意选择比上辈子的出发时间晚了两天,身边碰到的同行客人也与上辈子的不同,余桃想这辈子应该不会再出现拐子了。

以防万一,她半夜依旧不敢睡,还在三个孩子腰上都绑了绳子拴在大人身上。二娃精力旺,最闹腾,嫌座位里面坐着不舒服,一直吵着坐外面。

余桃无奈只能依了他。

夜色渐深,窗外如同泼墨一般,没有一点光亮,就连天上的星星都躲在云层深处。

火车如上辈子一般在半路停了下来,周围静悄悄的,大家都在沉睡。

余桃搂着二娃半眯着眼睛,正当她以为今夜依旧会平安度过,一股熟悉的刺鼻果香味突然弥漫在余桃鼻前。

这种味道她上辈子就闻到过!

余桃猛地睁开眼睛,看见一个慈眉善目的中年男人站在她面前,弯着腰想要抱二娃,余桃一瞬间后背一凉,抓住男人的胳膊冷喝一声:“你想干什么!”

随着余桃的叫声,刘柏杨惊醒过来,条件反射抓住了靠近余桃的中年男人的手,“弟妹?”

“误会误会,我没干什么。”那个看起来十分面善中年男人冲着余桃和善地笑笑,“我看这个孩子快掉下来了,路过帮你扶一下。”

他长得特别面善,圆脸厚耳垂,笑起来很欢喜,看起来像庙里的弥勒佛一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