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39(2 / 2)

加入书签

不过确实很好吃,是燕都不多见的奶味,也就是如今天还不热才能带的过来了,高子荏舔着糖块不舍得咬,只觉得那满当当的带子填补进回家前的那些时日,零零散散的怎么都补不上那条沟壑。

七一%零舞%八:八%舞九零

这边宋风宁知道自己的父皇此时不在宫内,直接去了宣诚酒馆复命,却吃了个闭门羹,他只恨自己耳力好,还能听到里面宣娘呜呜咽咽的哭啼,连退三步绕出老远往回走,走到半路还忍不住掏掏耳朵,听爹娘的墙角是要耳聋的。

“哎,腻歪”,宋风宁一边摇头一边牵着马走到了大燕最知名的绸缎庄下面的门市,绸缎庄属于江南柳家,本家还在江南有处宅邸,但年轻点的子孙们已经在燕都扎了根,与硕安侯府离的不算远,在燕都开了四五个铺子,选的都是人来人往的繁华地段,“掌柜,本侯之前定料子可到了?”

“哎哟,小的给侯爷请安”,柳家是个世家制的产业,连掌柜都是与本家三代之内沾亲带故的,柳掌柜认得宋风宁,殷勤的迎了出来,“到了到了,您要的那匹金银绞丝满绣芍药,点缀并蒂莲的大红绸缎,十几个绣娘连绣了七天,又从水乡那边快马加鞭的送过来,这不今儿赶早刚到,春风就把您给吹来了?”

“给本侯看看,是不是你说的那么精细?”宋风宁被柳掌柜迎着坐下,后者上赶着送钱来的金主儿,催促着店里的杂役给倒茶拿料子,宋风宁环顾四周的装潢,墙上挂着都是江南风光的画轴,端起茶抿了一口,“你们这茶倒是好茶,也是江南运来的?”

“那可不?招待贵客还得是我们濠州的本地茶,这么些年都是这个讲究,虽说您订料子在燕都,但我们的布坊都在那,我们老爷说了这是根基,老祖宗立下的不能随意变动。”

“老人说的总是有道理”,宋风宁赞同道,柳家的家主如今已年过半百,家里的事务许多都是年轻的柳家兄弟在操持了,喝了几口茶的工夫,就看十六七的小杂役抱着一匹用蚕丝料子包裹着的布料走出来,那布料红的极正,浓郁的从外面那层薄薄的衬布中透出来,像是被稀释了的朱砂,妖冶惹眼,“这颜色果然好。”

“侯爷舍得花钱,我们这跟着喝口肉汤的,自然得给您用好料子,这红色是用血珊瑚磨了细粉后染制的,这染料难得,会染的工匠更难得,我们老爷这么多年也就得了五匹这样的布料,当年皇上订走了两匹,前年太子大婚时又订走两匹,如今只剩这一匹料子,您又说要绣满金银,老爷先开始还不乐意呢”,柳掌柜说起自家的布料,能如数家珍的吹上三天三夜,尤其是这背后的传奇故事,巴不得有人多问几句。

“那还不是乐意了?”

“那是老爷一位故友修书过去,也奇怪了,原本老爷都想退了这笔单子了,居然一看信件的落款便点了头,奇了奇了”,柳掌柜帮宋风宁打开布料供他仔细查看,金线银线的针脚极细密,被阳光照到的地方亮的惹眼,芍药花就跟真开在布面上一样,花枝花叶的地方用缠枝的并蒂莲花填充这,看上去就是贵气逼人。

“谁这么大面子能说动柳老爷,不会是哪个青梅竹马吧?本侯早听闻你们老爷脾气大得很,据说是当年父皇去江南他都不肯见得。”

“是宣娘,那会侯爷您前脚定了布料,他后脚就送来了手书,这订单和书信一前一后的送出去,这才有了改口的事。”

“啊”,宋风宁一不小心八卦到了自己娘亲头上,似乎有点明白刚才他在酒馆门口不小心听到的那些哭泣的来由,禁不住有些连累娘亲受过的愧疚,手轻轻抚摸柔软的料子,嘴里硬生生的转移了话题,“这东西是真的好,本侯的真金白银没白花,回头照我给的尺寸弄成个外袍就行,余下的料子做盖头,这料子没有了,把你们家那个红月的料子再订两匹做两套喜服,过大半个月就要用,轻纱什么的你们看着添补,需要银子尽管去侯府索要,本侯一辈子也就再办这一次喜宴了,不能在这上面出篓子。”

宋风宁越说就越觉得需要嘱咐的多,柳掌柜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