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56(2 / 2)

加入书签

罗青瑶觉得奇怪,便问:“官人,你这几天已经买了三匹布了,买回去这么多布做什么?我看你家里人口不多,只有你一个人啊!”

胡官人笑意荡漾地看着他,高深莫测地说:“罗老板,实不相瞒,我买这些布回去是为了做口袋的。“

罗青瑶傻傻地问:“你做口袋作什么?“

胡官人道:“装人啊!看到个好人就把他装在口袋里,扛回家去。我乃是个拐卖人口的,兄弟,你不怕么?”

罗青瑶楞了一下,便笑道:“官人真会说笑话,这种事情只有在话本里才有的,偏偏要拿来吓人。”

然后又低下头去读书。

胡大官人看了看他读的那本书,原来叫做《鼓掌惊奇》,正看的一篇故事叫做“秦三郎劫难海贾客”,胡官人哑然失笑,摇摇头走了。

从此胡官人常常来买布,有时候是整匹地买,有时则扯上三二尺布头。他进店来就和罗青瑶搭话,罗青瑶则往往只说三两句话,谈完了买卖便完了,再不多说,只顾低头看书,闪得胡官人冷冷清清好大没趣。

后来胡官人不单单是买布,还常常从家里带了点心茶饭来和罗青瑶一起闲话零食,罗青瑶起初觉得不好意思,总是不肯吃,后来便知道要还礼,见胡官人来了,也拿一些东西回请他。

可是两人说话仍然不多,因为罗青瑶实在不是个会说话的人,见了人除了两三句固定打招呼的话,就不知道该说什么,若真要与人闲聊,可真是要搜肠刮肚才能找出两句话来,而且还往往是别人不感兴趣的话题。因此久而久之,罗青瑶也就不再特意去应酬,免得双方都辛苦。

但对着胡官人,罗青瑶却没有那么紧张,因为无论他坐在那里直瞪着双眼半天,想出多么枯燥的话头儿,胡官人都从不流露出不耐烦的意思,反而还又说又笑地和他说着,把他的话题往外边一引,便成了很有趣的话题,日子长了,连罗青瑶也觉得自己不再是那么无趣的人了。

而且胡官人又脑筋灵活,言辞便给,很多时候不用罗青瑶费劲想要说什么,他就自动说了下去,从天南扯到海北,一个人就能作一台戏,活泼得不行!所以罗青瑶也就不讨厌胡官人总待在自己这里,因为心中既没有负担又有人给自己解闷,哪怕再好静的人也是不希望孤独的。

只是最近这位胡官人有点怪了,常常说着说着话就往自己身上贴,两个男子挨得那么近干嘛?于是罗青瑶就总是往旁边躲。

后来那胡官人也知道了罗青瑶的性子,便不再蜂赶菊花一般地凑过来,而是保持了一个适度的礼貌距离。

罗青瑶刚刚松了一口气,这天胡官人就和他说:“贤弟,我给你拉来一单生意,有个镇外的人要五匹黄麻布,五匹白棉布,明儿你赶个小车给送到外面去,也不要你送得太远,就在镇外村子里,他在那里落脚,然后还赶着走呢。我是和你相好,才把这桩生意抢下来了给你,这笔做成了,有好几两的赚头呢!明儿一早就要,这车子我都给你找好了,你可不要不去!”

罗青瑶一颗纯良心,两只实诚眼,哪里听得出这里面的毛病,还当真以为胡官人是对自己好,给自己找了这么好的生意,便笑道:“多谢兄长看顾,若是这十匹布都是一色的,我一时还真拿不出来,好在两种各要五匹,我这里清空了仓底,刚刚有这么多。我明儿一早就去,得了钱与哥哥喝酒。”

胡官人喜眉笑眼地连连嘱咐:“我明儿赶早儿就来叫你。”

第二天天还没亮,胡官人就把罗青瑶带离了镇上,罗青瑶赶着小车子,出了镇走了一程又一程,就是到不了交接的地界。

罗青瑶终于有点纳闷,便问胡官人:“胡兄,到底要多远才能到?”

胡官人从车里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