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69(1 / 2)

加入书签

“大庆征兵制度沿袭前朝‘民兵合一’而制,而后又在圣德帝年间改革,兵民分开。”

“服兵役者,免其户徭役,闲时不侍田地,只专心练兵。”

“然其家眷皆为妇孺老弱,田地收成之上本就寥寥无几,而其生存根本,乃服役者饷银。”

胡大人徐徐道之,“先前太师曾问过陈尚书您,可有考量过大庆六十万将士,其家眷为几何,年收几何,支出几何?”

“若削减饷银,其家眷又以何度日?”

而后,他不管陈尚书此刻脸色如何变换,只躬身朝御前说道:“圣人,臣只想请陈尚书回答此事。”

常德帝神色凝重,也有几分气恼,“陈卿,你有何见解?”

陈尚书心中一慌,忙道:“这,六十万将士数量庞大,户部还未全部记录成册。”

常德帝冷哼了一声,“未有万全之策,如何奏表?”

他挥了挥手,“此事容后再议。”

常德帝又要问何人还有本奏时,却见李燕麟不急不忙往前走了一步,拱手道:“父皇,儿臣想觉着不妨听听永安王的想法。”

他说完这话,便含笑看向身旁,“永安王多年不议朝事,朝臣们都已经有各自的见解,而永安王多年不议朝事,恐见解与朝臣们并不同。”

自汝州州府渎职贪污一事有了定论后,李燕沉再没有开过口。

朝臣们虽目光时不时移向他所在之处,可到底过了一个多时辰,众人便以为他只为此事而来。

而今李燕麟两句话,便将他推上了风口浪尖。

常德帝为何方才不再议削减军饷一事,无非就是此条令虽有诸多理由,但漏洞颇多,若非他执意坚持,根本无法僵持两个大朝会的时间。

众人纷纷看向那道坐在轮椅之上的身影。

有人皱了眉,有人抱着幸灾乐祸的心思。

常德帝看向嫡子,眼中带着审视,犹如面对的是‘敌人’。

而后,不知想起了什么,换上了笑容,语气颇为亲切,“子岚,你说说你的想法,此条令可否推行。”

李燕沉手臂轻轻搭在轮椅扶手上,他似是置身事外已久,神游不知何方,终于被人拉回来。

他抬眼,看向常德帝,薄唇轻启,“儿臣认为不可。”

他的回答毫无意外,常德帝目光冰冷,“那你说说你的理由。”

李燕沉转了身,看向此刻出列的两位朝臣,“我不知诸位讨论时,可由请钦天监推演过明年气候?”

陈尚书立刻回道:“自是推演过,明年气候适宜,今年的粮食缺口,明年便会补齐,明年自可正常征税。”

“那今年的气候,去年可曾推算出?”

陈尚书,“自然也有,钦天监职责所在。”

? 如?您?访?问?的?W?a?n?g?址?发?B?u?页?不?是??????ǔ???è?n????????⑤?﹒?c???M?则?为?山?寨?站?点

“可今年各地水灾,钦天监并未算准。”

李燕沉不再看陈尚书的脸色,只转过了身,看向御前,“儿臣认为,不能削减军饷填补税收。”

李燕麟眼中笑意已经止不住,他的好哥哥,果真是顺着钩子就往下跳了。

常德帝怒气冲上了头顶,他的儿子流着他的血,却要忤逆于他。

李燕沉语气未停,继续说道:“兵民皆是大庆子民,本是同根出,若厚此薄彼,恐生罅隙。”

“方才胡大人的提议便极好。”

胡大人微微一笑。

李燕沉缓缓吐露出四个字,“兵民合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