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2(1 / 2)

加入书签

饭。

苏朗在内心嘀咕着,不知道杨大哥杨大嫂的儿子叫什么名字,会不会像某影视明星,或者体操明星夫妻档那样取名呢?

“媳妇儿,不是我怪你做菜不好吃啊——但钱大姐这手艺真不错,就算不做烧烤,只开个小炒店,都能生意兴隆!”杨大哥吃钱阿姨做的菜,吃得津津有味,又怕得罪媳妇,便道。

杨大嫂白了他一眼:“那可不,难为你跟臭小子一直忍受我的手艺了。”

“就算这样,我也愿意跟小子一起再忍四十年,哈哈!”杨大哥大笑起来。

夫妻之间拌拌嘴也是维系感情的重要方式。恋爱是蜜里调油的,可生活里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则会慢慢消耗恋人之间的耐心,这时候就需要类似无伤大雅的相互调侃,为平淡的生活增添情趣。

苏朗上初中时,父亲就因为意外事故走了,因而他对父母之间的感情并没有太深刻的记忆。父亲是因为在工厂里检修设备时不慎碰到老化的漏电设施而去世的,苏朗在大学里学习材料工程专业的本意,也是开发一些更加安全的防漏电材料,避免更多的人出现像自己父亲一样的悲剧。

甚至对父亲本人的形象,除了一个“任劳任怨的中年男子”的标签之外,也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在苏朗的脑海里变得模糊起来。

“对了,小苏,我就随便问问啊。你的家人是不是都不在南海市啊?”心里正惦记着母亲,钱阿姨就问起了自己家人的事情。

“嗯,母亲和继父都在同龙省的老家。”家人这个概念对于苏朗来说早就变得遥远,除了去年短信拜年时,知道母亲依然在家乡小镇上开店之外,他也不知道他们的生活里有什么新鲜事。

“原来你也是同龙省人啊!你普通话说得真好,我都没听出来!”杨大嫂找到了老乡,顿时兴奋起来。

杨大嫂插的话正好帮助苏朗避开了“家人”这个自己暂时不愿提及的话题,他在心底里大舒了一口气。

“是的,不过是在一个很偏远的小镇。杨大嫂您是省城的吧?”

“对啊。我就说,前几天第一次带孩子过来玩,就对小苏有眼缘,没想到还是老乡啊,哈哈哈……”杨大嫂为人豪爽,符合典型的同龙省人形象。

“那小杨妹妹,你是怎么从同龙省那么远的地方跑到南海市来的?”钱阿姨也问起来。

“我在省城念的大专,就认识了他。”杨大嫂一手拿筷子,一手扶碗,只能用下巴颏指了指杨大哥的方向,接着说,“后来我们毕业那年,就跟着他回了南海市。我娘家一开始还担心我远嫁,不过想着南海市也是个大城市,老杨也是个老实人,就同意了。”

“原来杨大哥也是去了同龙省念书的啊。”苏朗说。

“嗨,就一普通大专而已,没啥好说的。南海本地学校报名的太多了,我分数又不高,只能距离换分数了。”杨大哥觉得自己的念书经历不值得一提。

“可还不是让你找到这个媳妇儿了?现在后悔了?”杨大嫂故意抬起杠来,惹得苏朗和钱阿姨都暗暗发笑。

肴核既尽之时,四人沐浴在清朗的月光下,又闲聊了一会儿。

这画面太美,苏朗仿佛觉得自己置身于一个温馨的乡下家庭,和母亲、姐姐、姐夫一起在月下的小餐桌上共进晚餐,互相关心各自的生活琐事。

“时间不早了,小杨你们俩明天还要上班,我也要回家了。明天就要来小苏这里上班啦!”时间来到了晚上八点半,钱阿姨适时收拾起了碗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