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59(1 / 2)

加入书签

。神仙,果真是神仙看到了他们的苦难下凡来解救他们了。

女帝登基的第二年,大明商业迎来了空前繁荣。

国库充盈起来,赵曦终于不用再看到户部尚书彭毅死了爹妈的那张脸了。

国库有钱了,女帝登基那日被称之为纪念日,纪念日当日还直接再减田赋,这种大事当然要登载入《大明日报》之中,而且还得写在头版头条之上!

女帝登基纪念日,整个大明百姓都放假一日。

一大清早,便有百姓早起去外头买豆浆油条。

“李家二郎,怎今日来买豆浆油条?”早点摊的摊主一边打包,一边笑着冲面前的汉子问道。

李二郎打了个哈欠,笑得有些腼腆道:“我娘子昨日煎鸡蛋时伤了手不便做早饭,我出来买些回去吃。”

摊主打包好,还嘱咐道:“烫伤好不快,可以去医院瞧瞧买些药膏,我记得你娘子有喜了是不?不晓得能不能用药。”

李二郎谢了一声,如今生活好了,他这才成婚的年轻夫妻包里也有银钱,这才敢奢侈去外头买早点吃,这若是换了以往不吃早饭那是常有的事儿,更莫说去外面花钱买是绝无可能的。

他娘子喜欢喝豆浆,李二郎提着热气腾腾的早点准备返家,正巧遇见路上有报童正在吆喝。

清晨的青石板路上,人不多。

有人买了报纸直接站在大路上,惊骇不已。

有书生惊愕地高喊:“陛下又要减免田税了!”

李二郎听得惊讶,不由停下脚步朝一旁的孩童问道:“这报纸上到底写的什么呀?”

那孩童看起来不过八.九岁,却识得上面的字儿,他拿着报纸把上面的细则念出来。

《大明日报》一直惯行白话文,不让记者舞文弄墨卖弄文采,写些老百姓看不懂的文字出来,所以孩童大声念出来一旁的老百姓都能听懂。

李二郎惊骇:“真又要减田税啊?”

“报纸上是这般写的。”

减赋税这是好事,这若是换在以前,谁不是奔走相告?

李二郎提着早饭,有些忧心地道:“去年陛下不就减免了田税么?今年怎又减免?陛下朝廷能吃饱饭么?”

“是啊,去年减,今年又减免。”一旁的老头儿点点头喝了口早茶,语气憨厚,“咱们手里有粮食饿不死,晓得陛下是仙女怕咱们吃不饱饭,可也别饿着自己。听说咱们建学堂建医院,都得朝廷出钱。”

“可不是嘛,江南大学和江南第一医院都是朝廷出钱,又减免田税不晓得朝廷能不能负担?”

有老百姓猜测道:“或许是因为他们是仙人,不怎么吃五谷杂粮?”

“应该是……”

? 如?您?访?问?的?W?a?n?g?址?f?a?布?y?e?不?是?í????ǔ???ě?n?????2?5??????????则?为????寨?站?点

清晨一群早起的老百姓聊着天。

不少外面来的外国商贾看得惊叹不已,他们头一次看见朝廷减税,老百姓还替朝廷担心的!

朝廷不能朝令夕改,说了要减免田税就是要减。

这份女帝登基纪念日的《大明日报》特刊版在境内传阅,有些更是跨过了长江沿岸传至了以北多地。到底离得近,哪怕再封锁消息也能知道南边的一些情况。

“娘的,那群草原人收了一次税咋又来一次?不识数吗这群丘八?”北境地区一处农庄,一穿着褂子的老头儿望着空荡荡的粮仓,抹了把泪唾骂起来。

一旁的婆子忙捂住他的嘴,小声道:“他们什么做派你不晓得?别乱说话。”只是多收了次粮税,没把家里才娶的儿媳妇抢走就是好的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