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6(1 / 2)

加入书签

若是连里不一同吃,怕只能是白白浪费。”宁善叹了口气,拿起一块,细嚼慢咽,像真是吃不下了的样子。

连里咽了咽口水,嘟囔着开口:“那我就帮殿下吃掉一点,可就一点!”

“好。”

行返皇城,浩浩荡荡一行人,哪怕已加了马力,也要花上近两月。

这蜜菓也实打实地送了两月。

从一开始的半惊半喜,到如今的淡然笑之,宁善有惑,不过也并未做多想法。

虽都是那夜救了人,上一世,他与姜题是回了皇城才有了更为正式且密切的交集,一路几乎没有照面来,而这一世,他居心不良,姜题竟也主动送来蜜菓。

是答谢?

可为何上一世没有呢?又为何,要连着送上这么多时日呢?

几近诱惑。

这般投喂之举,像是猎人捕猎,诱饵覆于陷阱皮面,只等那猎物掉以轻心,就可把它带回家中。

可又不能多想。

毕竟再怎样,除了答谢,似乎也找不出其他理由了。甚至为了避嫌,二人这两月来也甚少再聚,不过偶然遇上,交谈几句,虽是投机,也无过甚。

皇子与质子,总是该顾忌着什么的,更遑论其它。

舟车劳顿两月,终于落脚。自歇下,宁善再无机会见到姜题。偌大皇城,两分西东,宫内宫外,无一自由。

回到皇城第五日,姜国使者来朝,宁皇宁昼于晏清殿大摆宴席作迎。

宁皇高坐明堂之上,面上喜色难抑。

宁昼是先帝临死前才挑出来当皇帝的,初始也是兢兢业业,宁国也强盛了些时日,可年纪越大,本性越强,愈发不喜朝政,整日摆弄自己养的小东西和各地进献的珍奇物件。到了这个年纪,只想守着自己这点国土和几十年挣来的声誉,好好入土。

姜国是宁朝开国时赐的异姓王封地,代代下来,占全了天时地利,国力愈发强盛,眼看着有了虎狼之心,半遮半掩着,竟妄敢开战。

这宴会座上除了宁乘宁善,还有个长明公主,再无其他皇族子孙。宁朝自前朝来便是子孙脉薄,到这一代,全是中途夭折,一个接一个,宁昼因而拜佛,求佛佑他宁族。

此战赢之不易,二子宁乘争气,自当好好嘉许。九子宁善天生佛运,也当赏赐。

年近知天命的帝王看着堂下那姜国质子,想起密卫传来的消息,一双眼睛眯起,遮掩他眼底那一点轻蔑。

“贤侄一路怕是疲惫,今日就在宫内好好休息,过几日,也好看看我大宁景象。到时,朕派人带你逛逛这皇城。”

自古帝王多是天成,皇家不留无用人。

寥寥几句话,便把人拘在了眼下,还不经意打压一番,名号倒是好听的。

“多谢皇上。”姜题跪在堂下,作揖叩拜,眉目收敛。

嘴角天生上翘的人,下半张脸似是人畜无害,一双眸子才是真假难辨,闪过那一点寒光。

叫你分不清是那头顶月,还是那心上刃。

9

酒宴过去了几日,皇城阴雨绵绵,直到这天才露出点太阳来。宁善披了薄裘坐在小花园里,听见枝头鸟啼。

宁善打小就住在宫里,他母妃应贵妃在他十二岁那年就染疾而去,自那以后他就搬出原来的宫殿,换了如今的黎合宫。宁乘是早早地封了王,住在宫外。长明公主是他八姐,比他大了不足一岁,虽还在宫内,但甚少见面。

幼时记忆里有不少兄弟姐妹,如今却是一片凄清,情分淡薄。

倒不如这枝头小鸟,叽叽喳喳说个不停,添了不少生气。

伴着这小曲儿,宁善一臂支着脑袋,想些事情。

算着,再有几月,就是皇椅座上人的五十大寿……

“殿下,姜国世子派人来访。”宫女站在宁善一丈后报。

思绪被打断,只听见“姜国世子”几个字,宁善回:“带过来吧。”

大概还是孔泊,来送蜜菓。他近来身体还好,未几吃药机会,便当零嘴。

也不知姜题手中是有多少,对他这样大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