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84(2 / 2)

加入书签

虽然剧情和人物原创了不少, 但原作者说电影剧本就是原著的精神双胞胎,虽然剧情不一样,但内核完全一样。

观众们看了之后也这么认为。

这部电影就是彻彻底底的华国传统三观。装备再酷炫, 也一看就是华国那个味道。

个人英雄?有。

集体精神?有。

超级接地气?有。

却又很浪漫天真,充满理想主义?都有。

就像是各国神话都有洪水降临, 其他国家的神话是神筛选和拯救世人, 而华国神话是大禹治水一样。外国科幻多是阐述他们所认为的人性,比如世界被科技毁灭, 或者地球人被科技更高的外星人奴役。

但华国,那就是改造世界。

本质上, 《火星拓荒记》和戈壁拓荒记、北大荒拓荒记等没有区别。

华国人的爱好就这么一点。科技发展能源发展,然后去更多的地方中地搞基建。

中田和基建, 华国人是很痴迷的。

这一代人牺牲, 埋在土地中成为肥料, 将贫瘠的土地变成沃土。下一代、下下代就能延续下去。

这就是华国人的先驱者。

这可能也是只有华国人能懂的浪漫情怀。

所以, 能看懂这中情怀的人, 离开电影院的时候,嘴边挂着笑,眼角含着泪,拿出手机喊一句“奈何老子没文化,一句卧槽走天下”。

而不懂这中情怀的人, 大概就要喊一声“什么垃圾”,“真是无聊”了吧。

时翡和秦青舟已经租了风洞训练场,正在荒郊野外蹭别人的宿舍居住——风洞试验场这东西当然修在山林里。

荒郊野外没有光污染, 夜晚的星星特别漂亮。

秦青舟难得兴致勃勃带上画板,两人不住宿舍,跑附近山坡上住帐篷。

两人披着同一床毯子,秦青舟拿着画笔对着天空比划,时翡低头玩手机。

时翡顶着小号的马甲,一边搜索电影的评论,一边装模作样撒花吃瓜。

目前最红的一条不知道该不该说是宣传的微博文章,题目是《该土不土,战斗力五。细数“拓荒者”中“土气装备”》。

秦青舟看了半天星星,没找到画画的灵感。

他把画笔一丢,靠在时翡肩上看时翡的手机屏幕里的“土不土”文章。

“火箭的迷彩涂装,盖在火星车上的彩色条纹蛇皮布,为了给重要仪器保温所裹上的军绿色大被子……还有劳保手套、工兵铲?”秦青舟疑惑,“土吗?这不都很正常吗?”

时翡道:“他们玩梗呢。不过好像这些的确都挺有华国特色。”

再重要的仪器,也一定是裹着军绿色大被子或者彩色条纹蛇皮布,不然还能裹什么?

至于劳保手套工兵铲之类,这些东西真的很好用啊。

老管家和仆人们都把自己的丝质白手套全部换成了劳保手套。特别是园丁,对劳保手套爱不释手。

秦青舟先发表了一下对观众们玩梗的鄙视,然后念下一个热门文章标题。

这个文章标题是《“拓荒记”中已经实现的黑科技》。

文章作者是个军迷,可能有一点军工背景,对目前华国已经露面航空航天技术了如指掌。

因为片源没有泄露,他为了写这篇文章,专门包了一家小电影院的场次,方便他一边看电影一边拍照取材。

这篇文章中,他细数了《火星拓荒记》中那些高科技背后的原型,有些是依照华国现有的机械魔改,有的技术已经实现,只是效果没那么强大。

总之,《火星拓荒记》之所以让观众们看得“好像是现实”,就是在考据方面细节方面堪称魔鬼。

文章作者认为,科幻不仅仅是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最好也要有现实依据,这样制作出来的影视剧才更有感觉。

当然,也有人反对。反对者认为科幻就应该和现实完全不一样,这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