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31(2 / 2)
下午去接人,被门房挡住了,解释了一遍,对方也不敢随意放他进去,就让他在门房处等着,他理解,并没有坚持要进去为难别人。看似合情合理,从另一方面来说,何尝不是他在逃避?
反正不是他不想进去,而是刚好遇到事不能进去。
这也是没出什么事,万一要是出了什么怎么办?他应该待在儿子的身边,而不是候在门外,让门房的小厮寻个机会找人帮忙传话也是可以的,可他没有做。
“反思什么?”唐瑾好奇的问。唐转并没有多做解释,这样,唐瑾就明白了,他爹不愿意说。不过这也没关系,他爹性格好,遇事想得开,不愿说就不愿说,没必要追问。
两人回了家,吃了饭,唐老爷子询问了在向家与桓家的事,又嘱咐了一些明天进宫的事,遇事要稳重隐忍警惕,如何如何的。
复习了一会儿书,唐瑾就去睡了,第二天早早起来吃饭,原本是打算跟唐老爷子和唐转一起去含光门集合,不过第二麒也要去看热闹,唐老爷子就同意了,于是第二恒也去了。
唐三叔也想去,唐老爷子也不好把他一个人留着,去见见世面也好。虽然他觉得没有什么可看的。
骡车老远的就停了,含光门外是不允许车马拥堵的,几人走过去。
到的时候,那边已经有好些人了,都是家长带着十一二岁的少年。好些人见唐瑾年龄小,都打量他,还有人猜着他是不是会元,那议论声都能听见。
到了地方,目光转一圈,也没有看到有什么熟悉的人。
此次中书省覆试共录取了二百四十人,每个省多则十数人,少则三四人,只除了江苏和浙江两省。江浙自宋时起,就是文教大省,科举的状元进士占比极大,如今京城又是在浙江,这两省每省都录了二十余人。
秦省并不是科教大省,只录了六人,桓栋向炜这些籍贯并没有在秦省,虽然是在秦省考的乡试,但并不在此列。
等的时间长了,倒是遇到面熟的,哪怕之前并不亲近,但在异乡看到两个结伴的熟悉的面孔,也都高兴。
唐老爷子把唐转推出去打关系,与对方家长闲聊。
等快到辰时时,又遇到了一个熟人,杨玄,那个以前要跟他比试的人。
杨玄这人吧,唐瑾是觉得他有些怨天尤人,但他在乡试时在秦省考了个二十几名,最后却能在会试上被录取,可见这几个月是下了狠功夫的,这倒让唐瑾对他的感观好了很多。
杨玄见到唐瑾心里的滋味也极为的复杂。
刚开始时,他对唐瑾是羡慕嫉妒的,总觉得一个六七岁的孩子能考中童解,不是生的脑子聪明一学就通就是运气好才能考上童解。
后来经过比试一事,让他从怨恼转成了复杂的较量之心,下定了决心一定要好好读书,这样一静下心来成绩见涨,还真是考中了会试,尽管他只是两百多名,但还是考上了。
在知道考上的那一刻,他心里的感觉极为的复杂,兴奋激动又对唐瑾有些感激。如果没有唐瑾的那顿“教训”,他还处在一个错误的争强好胜的状态里,不会反思自己,也不会改变,更不会考中了会试。
“你来得晚了些啊,快辰时了。”唐瑾主动笑着与杨玄搭话,反正多一个朋友比多一个敌人强,只要对方不敌对他,他可是很愿意与人好好相处。至于以前的事,以他的心态来说,完全不是事儿。
杨玄莫名觉得有些松了口气,笑着道:“有些事担搁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