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99(1 / 2)

加入书签

贡广场的玻璃画廊采用不规则起伏的平缓曲线,让整体空间轮廓显得柔和、轻盈,营造出舒适亲切的气氛。

其中画作的高低位置也构成动态的点线节奏,让观众自然地把视线聚焦于作品。

当然,最巧妙的还是玻璃的运用。

w?a?n?g?阯?f?a?B?u?y?e???f?????ē?n?②?????5????????

透明的玻璃顶泻下阳光,同时避免下雨等情况损毁作品。

侧墙使用带有艺术水纹的半透明材质,既弱化了幕墙本身的存在感,又与光影流风的画作呼应,在观众走动时带来梦幻的流动视觉效果。

虽然只是临时的简陋玻璃画廊,但其中的许多原理都与建筑学相通。

别人或许不懂,但他一眼就能看出,这看起来简单随意的设计,其实没有一处不体现出新颖的心思。

“难以置信,你是个天才。”他嘴角微微勾起。

“哈,”乔伊快乐得像要飞起来,“我是个天才这件事,你难道第一天发现吗?”

“当然不是。”安东尼奥淡淡地感叹道,“只是今天让我有了危机感,我想我大概要失业了。”

“……那倒不至于,嘿嘿。”

乔伊都被夸得有些不好意思了。

其实展会设计本身就是一门学问,哪怕在21世纪初,它也算得上是一个新兴学科,刚从美术和建筑学中分流不久。

乔伊是个聪明的学生,可惜小聪明居多。她一向心思活络,对什么都好奇,专门选修过室内设计、会展设计和会展营销学的课程,在这个尚不成熟的专业里勉强算是半个科班出身的专家。

而在19世纪,画展大多都是摆在金碧辉煌的宫殿宅邸之中,那些地方当然不能随意设计布置,人们自然对展会设计毫无概念。

最重要、最美的画作,放在最一目了然的地方就行了。

这有什么好设计的?

金钱会告诉人们,这当然值得设计。

尤其是印象派画作这种小巧、便携,能够乘着工业革命的浪潮走进更多人家里的艺术品出现——

看看今天画展火热的现场就知道了。

“各位,你们绝对没有见过这样令人耳目一新的画展。”

报纸上用无比热忱的口吻写道——探访画展的记者们拿到了来自公主殿下的丰厚润笔费,几乎掏出了十二万分的热情去赞美这场画展。

“一幅幅小巧可爱的画作色彩温柔明亮、笔触朦胧唯美,和一板一眼的新古典主义画作风格迥异。应该说,以前的画总是过分强调‘永恒’,如今我们终于见到了这样的画,愿意捕捉生活中闪烁的美好!”

“如果您前往阿拉贡广场的画展观看,一定会被那种单纯柔软的美好所击中——它们抓住了光与影转瞬即逝的灵魂!”

“我敢说,这是巴塞罗那人印象最深刻的圣乔治节集市——这也是印象主义的春天!”

印象主义就这样,仿佛在一夜间登上了美术界的舞台。

刚刚从战争创伤中恢复过来的巴塞罗那人们需要精神的慰藉,比起王宫贵族、巨富大亨才能买得起的巨幅油画,更多的人愿意掏出几百到几千比塞塔购置一副时尚的印象派画作,挂在家里彰显品位、陶冶情操。

乔伊对此当然是高兴得不得了——那些画作都是她在巴黎时掏钱买下的,如今价值已经翻了十几倍,有几幅甚至翻到了几十倍。

当然,最著名的几幅已经被她自留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