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337(2 / 2)

加入书签

不愧是后世培育出的王牌土豆,即便拿到古代用最原始的方式种植也能长出好土豆。

“可以收了,先拔秧子吧。”

“是。”佃农门分成几队,沿着地垄开始往外拔土豆秧。

王瑛也跟着一起干,忙碌了这么久,收获的喜悦让人充满干劲。

巳时左右地头边陆续又来了不少人,都是司农司的官员,有一部分是来观摩土豆的收货。

还有一部分是来看笑话的,例如臧明胜等人。什么土豆,地豆的,听都没听说过,还说可以当主粮吃,当真是痴人说梦。

“要我说,这王典事在农事上确实有点本事,但培育新农物还是算了吧,咱们脚下这片地上千年了都没换过其他粮食,哪是他说换就换的。”

旁边人跟着附和,“没错,而且这土豆看起来像石头一样,味道肯定不怎么样,不会是什么观音土之类的东西吧?”

早些年闹天灾,老百姓没饭吃以土充饥,其中有一种白色的泥就被称作观音土。

因其味道吃起来不像其他那些泥土难以下咽,灾民便拿其充饥,但泥土终究是泥土,怎么能当饭吃呢,最后堆积在肚子里排不出去,人被活活的撑死了。

余辛反驳道:“这土豆我已经吃过了,并非是什么泥土,味道跟木薯有几分相似,不过口感更加细腻,用来饱腹确实不错。”

“我发现余大人跟王典事关系特别好啊,咱就说再欣赏也得把持住,毕竟人家是有夫之夫。”

“你胡说什么?!”

臧明胜皮笑肉不笑道:“别生气啊,在下不是给您提个醒嘛?”

“不可理喻!”余辛涨的脸色通红,甩了甩袖子转头离开。

人多干活也快,不多时田里的秧子拔了一半了,每株秧苗都能带出四五个土豆,看着收成还不错。

其中上了年纪的老主事捋着胡子道:“看样子一亩地能产两三石左右,也算不错了。”

臧明胜立马接话道:“两三石还不如种粟,谁知道这种东西会不会害病。”

老主事并未表态,总觉得这小王大人的本事不止如此。

巳时三刻,一驾四匹马拉的车从京城驶来,身后跟着几十名骑兵,骑兵后面还有不少文武官员的车辇。

来的不是别人,正是当今圣上武平帝。

起因是早朝时,大司农跟皇上提了这么一嘴说土豆成熟了。皇上也升起好奇心,西北送来的粮虽解了眼下燃眉,但明年春天还是大问题,所以武平帝对这土豆寄予非常大的厚望。

下了朝干脆带着文武百官出城,来佃田这边转转。

一路上看着干枯的土地武平帝忍不住叹气,他并非是五谷不分的帝王,年幼时先帝对几个子女十分严苛,不光让他们学习文武,农事上也要了解一二,他甚至还跟父皇一起下过田。

他还记得父皇握着种子问他们,“知道什么是百姓的天吗?”

武平帝说,“皇权就是百姓的天。”

父皇严肃的摇了摇头,“民以食为天,这食物才是百姓们的天,百姓能吃饱江山才能坐稳,百姓吃不饱就要生乱,谁能喂饱黎民百姓谁就是百姓的天。”

当时他似懂非懂的点点头,如今年纪大了,更能体会到粮食对百姓有多重要。

内忧外患让这个已经年过半百的皇帝疲惫不堪,他靠在软垫上长叹一口气,“父皇,想做个明君实在太难了……”

马车缓缓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