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329(2 / 2)

加入书签

王瑛歉意道:“老爷子年前病了一场,如今正在修养怕是收不了徒弟。”

几位夫人都有些惋惜,这样好的机会很难遇上,若是能得粱大儒指点,自家的儿孙兴许会有大进益。

一直到未时,茶会才结束,大家告别后各自回家。

王瑛疲惫的靠在软垫上,这茶会比收一天麦子还累。

第225章

月末的时候,元宝的成绩终于送到京都——县试第二名。

这个成绩可以说是相当不错了,虽然照比他爹当年的县案首差了一点,但家里人都高兴不已。

随行寄来的还有青松的信,将大侄子狠夸的一顿。

像他们这种小门户,一代人出一个举人或者进士不容易,连续几代人考中更是难上加难。

就拿大舅家来说,祖上也是出过好几个进士,结果中间两代人没续上家族就落魄了。再加上没有好的教育资源,之后想要再起来难如登天。

前些年大舅去世,他们在京都也没能回去,这几年慢慢也不怎么走动了,亲戚都是这般,老的没了关系就淡了。

如今小辈里,元宝读书上有了成绩,家里的大人们怎能不高兴!

信上还有另一桩好消息,就是青松的夫郎生了个哥儿,足足八斤是个大胖小子。

生产时可把秦小郎折腾的不轻,好在他常年练武,身体好骨架大才没出意外,换做普通人肯定是要鬼门关走一遭的!

孩子起名叫陈沐,小名叫球球。

王瑛看着这个小名忍俊不禁,多半是因为孩子太胖乎所以才起的这个名字。

“添人进口是喜事,抽空给孩子买点东西寄过去,不然咱们一时半刻也回不去。”

“行,你看着安排就好。”

陈青岩这阵子都快忙疯了,他刚入职户部,户部是六部中公认事最多的部门,他从基础的给事做起,什么都要从头学习一遍。

光全国历年的账册都快把他头看晕了,至少要花半年时间才能摸清其中的门道。

王瑛知道他的情况,所以家里的大事小事都不去打扰他。

元宝回到上京也该找地方念书了,粱老身体不好,若是天天教元宝读书难免有些力不从心,况且王瑛也不打算让他太过劳累。

刚巧上次茶会结识了几位夫郎,其中一位杨姓郎君年纪与他相仿,相公是工部给事中,家中有三个孩子,其中大儿子的年纪跟元宝同岁。

王瑛便问了他一句,孩子在哪读书。

这人倒是个热心肠的,直接拉着他给他介绍了一遍京都里的学府。

“如今京都比较大的学府有太学馆、博士苑和百业书院。

太学官是官办的,进去的名额十分紧俏,五品以上官员家的子嗣才有资格进去读书,而且还限制人数,五品最多能送进去一人,四品以上官员是两人,三品以上都是三人。

这么好的教育资源当然是优先给自家子嗣,也有孩子不争气的,只能让给族中有前途的孩子。

其次就博士苑,这个学府是世家创办的,服务的当然也都是世家子弟,普通人根本没办法进去,姓氏才是叩门砖。

哪怕是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只要你是世家子都可以进去接受最顶级的教育。

最后是百业书院,这个是民间创办的书院,也是京都最大的书院之一,只要是考中秀才都可以来这里读书,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