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321(2 / 2)

加入书签

休息了一晚,第二日大家伙早早起来准备祭祀用的东西。

这次回去不光要祭祖,还要给青岩的父亲过六十生祭。

生祭也叫冥寿,在古代很讲究,需要提前准备三牲:即猪头、鱼和鸡,还有糕点、时令的瓜果、茶、酒等等。

除此之外,祭祀用的香烛和纸钱也必不可少,这些东西直接在香烛铺子里买现成的就行。

东西买完,马车浩浩荡荡的朝陈家庄驶去。

路上李氏和陈容、陈靖目不转睛的看着窗外,上了年纪回来一趟太麻烦,大概都知道这次能是最后一次回来了,下次再来怕是得等百年之后。

到了庄子上,这边比想象中发展的还要好。

家家户户都盖上了整齐的瓦房,虽然大部分村民还是以务农为生,但朝廷免去了税收,每年除了交一点粮食用来修祠堂外,其余的粮都归个人所有,只要手脚不懒日子过的都不会差。

听闻东家们回来了,大伙纷纷从家里出来,有个拄着拐杖满头白发的老妪,看见王瑛便要跪地磕头。

“可使不得啊!老人家这不是折我的寿吗?”

老太太咧嘴笑起来,露出参差不齐的几颗牙齿,“郎君还记得老太我吗?”

“记得,怎么会不记得,木头快过来看看李奶奶。”

站在陈泽身后的高挑青年走上前,“李奶奶好。”

“哎!这孩子都长这么大了!”老太太拉着孩子的手上下打量,“真真出落成了人了,这下你爹娘爷奶也都放心了。”

当年她把木头送来的时候才八岁,如今一晃十年过去了。

春生也找到爹娘过去叙旧,许是离家太久跟家里人都有些生疏了,见了面都不知道说什么好。

这些年他没少往家里寄银子,询问爹娘有没有收到。

陈树根拘谨的点头,“收到了,家里盖房用的就是那个银子。”

“你跟娘照顾好身体,以后我再给你们寄银子。”

“不,不用寄了,你自己留着傍身,家里不愁吃喝。”

陈春生家里孩子多,他排行老三,上面有两个哥哥,下面还有几个姊妹,这么多孩子家里养不了才送过来,给孩子谋个出路。

如今见孩子出落的这么好,身上的衣服也干净体面,夫妻俩都放心了。

一行人步行朝祠堂走去,身后浩浩荡荡跟了一个村的人,还有不少其他村子闻讯赶来的人,都想一睹状元和进士老爷们的真容。

到了祠堂大门口,陈靖抬头看着高高的状元牌坊感叹道:“这牌坊真气派,花了不少工料吧?”

王瑛道:“县里安排的,请了六个木工师傅前后花了一个多月才做出来。”

陈大顺,随着沉重的大门打开,陈家祠堂映入眼帘。

陈靖是第一次过来,当他站在正堂看见父亲和母亲的牌位时,再也抑制不止眼里的泪水,掀起衣袍跪地道:“不孝子陈靖回来了,叩见列祖列宗!”

身后其他陈家的子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