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307(1 / 2)

加入书签

可是实打实的好处!

早先王瑛开菜铺子的时候就因为试验田面积过小发愁,种的菜虽然不少,但供不上买菜的人多。

到了鄯州同样面临这一问题,不得已还是选择每日限购的方式卖菜,有钱都赚不到。如今试验田的面积增加一倍,以后无论是种菜还是种粮食都能增产许多。

这次新增了两个新功能,总体而言都非常有用,剩下的就是功能提升了。

比如试验田的倍速最快现在能提升二十倍,一百二十天成熟的麦子,如果开上倍速最多六天就能成熟。

当然代价也是十分可怕的,用一次倍速差不多得花上万经验。

王瑛看了眼下次升级需要的经验,一排零看的他眼花缭乱,保守估计得上千万经验,还不知道猴年马月能升上去呢。

话说回来,第二部农书的名字依旧延续第一部叫《齐农耕术贰》。

全书一共三十章共一百八十页,上面还带着王瑛自己画的插图,可谓是十分精细。

这书送过来时,起初各地的县令是为了应付上面才学的。

谭县令是举人出身,早些年因为得罪了人,所以被贬到鄯州任大丰县的县令。

大丰县听上去不错,实则跟名字恰恰相反,虽然土地不少但因为贫瘠,加上当地羌汉混居百姓不事耕种。每年的收成都在州府垫底,政绩自然不必多说,年年都是下下。

这里的百姓还在用最原始的刀耕火种的方式种植,每年春天以工具砍伐地面上的树木等枯根朽茎,将草木晒干后用火焚烧,使经过火烧的土地变得松软,利用地表草木灰作肥料。

至于播种后那就全凭老天爷赏饭吃了,不施肥、不拔草、不除虫,遇上好年头一亩地能收一石麦子,若是灾荒之年颗粒无收也是有的。

穷山恶水出刁民,当地百姓也是出了名的难管,落草为寇的比比皆是,农耕的时候在村子里种地,农闲的时候去山上拦路打劫。

这几年朝廷管的严,虽然打劫的少了点,但每年收税依旧头疼的要命,老百姓自己都没饭吃,哪来的粮食交税。

谭县令闲来无事翻了翻那本农书,结果仔细一看发现此书大有文章。

其中那些防止病虫害的办法看着十分实用,还有堆肥、施肥的方法简直就是为大丰县量身定制的啊!

他当即花了半个月仔细的学习起来,不光自己学还组织起县城里的秀才童生们一块学习,学完去各地庄子上给老百姓讲解。

刚开始老百姓也是懒得听,免费教都没人来学。

后来谭县令想了个法子,他亲自掏腰包请了个戏班子,在县城的几个镇上轮流唱戏,唱一折子插播一个种地的法子,然后继续唱戏。

村里的老百姓没有什么娱乐活动,免费听大戏这种事非常有吸引力,大家伙自发搬着板凳跑来听戏,就这么不知不觉的将书上的内容全都教了下去。

到了来年春天的时候,老百姓们自发按照教授的方法开始种田,堆肥、施肥、浇水、捉虫,没想到这一年真迎来了大丰收!

大丰县也第一次收齐了税粮,谭县令的考核一跃从垫底直接评了中上!

大丰县的改变其他各县有目共睹,但凡有点作为的县令回去都有样学样,各地开始争先恐后的研究去这本农书来。

就连村子里不识字的老农民都知道了这本《齐农耕术》,稼轩居士的名字也响彻整个鄯州。

*

转眼两年的时间过去了。

鄯州在陈青岩的治理下逐渐发展起来,农业上虽不及中原地区,但总体来说已经稳步攀升。

期间王瑛又根据当地气候,培育了一种极耐寒的春小麦,因为这边经常倒春寒,普通小麦容易绝收,但这种耐寒的麦子往往能撑过冻雨和寒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