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92(2 / 2)

加入书签

脚行的马车先上了筏子,王瑛他们的车留在最后,老李头亲自牵着上了筏子安顿好。

王瑛拉着元宝小心翼翼的坐在筏子上,这原始的渡河方式还真让人不放心。

倒是陈青岩和元宝两人紧张了一会就放松下来,陈青岩还颇为激动的朗诵了首李太白的诗,“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横渡的距离大概是三里多地,因为全靠船工用桨划所以速度非常慢,差不多要一个多时辰才能渡过去。

王瑛水性不好,坐在上面感觉度日如年,后背的衣裳都被汗水浸透了。

快到河中央的时候旁边有大船经过,掀起来的浪花颠簸得筏子来回抖动。

“坐稳了!”老李头立马回头叮嘱。

马儿不安的打着响鼻,陈青岩拉着儿子,另一只手紧紧的抓着马车,王瑛吓得脸色苍白,紧紧的抱着车轮,这要是掉下去捞都捞不上来。

等这一波浪潮过去,终于看见河对岸的码头,大家都舒了口气。

老李头坐在前头又开始讲起古来,“早些年我第一次渡河的时候,也跟你们一样,上了船吓得都不敢动弹,浪头一过来都尿了裤子。”

旁边几个摇船的伙计呵呵笑起来,想来是见过不少次这样的窘事。

王瑛逐渐放松下来,询问道:“每次来都要必须这样过去吗?”

“到十一月份河面结了冰就好了,明年二月份冰化开前,期间马车都能在冰上直接走过去。”

元宝歪着头道:“渡河这么危险,有没有发生过意外?”

“怎么可能没发生过,这事算起来有十年了吧,那会儿我还在另一家脚行做工,有一次运一批布料去陇西,结果渡河的时候发生了意外。”

那年正值六月份,雨季的时候两岸船工基本上都休息了,很少有人接活,都是等汛期过了才开始渡河。

偏偏那一趟活主家着急,必须赶在七月前送过去,没办法老李便挨着询问有没有能渡河的,哪怕多加点钱都行。

跑遍了码头最后有人告诉他,去找一个姓杨的拐子,他家里媳妇得了病着急用钱,也就他敢这个月份渡河,杨拐子就是刚刚帮忙联系羊皮筏子的老头。

“我们上了船刚开始风平浪静,大家都以为这趟很快就能过去,没想到快到河对岸的时候,老天爷突然变了脸,顷刻间狂风大作雨点如瓢泼般砸了下来。

那真是冒烟的大雨,什么都看不清,大风一挂浪头掀过来,羊皮筏子都差点掀翻。

上面的马车就更别说了,马儿受了惊牵着车就往河里跑,筏子没了重量直接掀翻过去,我们六七个人全都掉进了水里。”

王瑛听得倒吸一口凉气,“后来呢?”

“几个年轻的小子水性好,抓着筏子浮在旁边好歹保住了命,我水性一般被浪打的又远,当时又紧张又害怕凫了几下就往地下沉去了。

当时我都以为自己必死无疑了,这可是黄河,水有七八丈深又下着大雨谁敢来救?没想到那杨拐子居然抱着一个羊皮球游了过来,一把将我从水里扯出来,救了我一命!”

因为两人有了这次过命的交情,之后每次李老头渡河都找他。

说话间筏子已经到了对岸,船工先上岸,将绳子紧紧拴在码头旁边的木桩上,老李头再赶着马车慢慢上岸,这一趟算是有惊无险的渡过了。

剩下的路程全都是陆路,不过却比之前难走了不少,这边多少山道,上坡下坡马儿走上一个时辰就得歇一歇,一天最多才能走四五十里路。

山路颠簸,坐在车上屁股都颠的刺痒,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