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72(2 / 2)

加入书签

陈青淮解释了一遍,“我和娘亲先去了莱州,订完亲才过来的。”

王瑛一听笑道:“怪不得,看来我们也快喝上淮弟的喜酒了。”

“时间定的是明年二月十六,届时父亲,母亲和弟弟妹妹们都会过来,不知伯母和姑母她们能不能来。”

“应该可以,到时咱们一大家子可要好好聚一聚。”

陈青岩道:“师父他老人家最近可还好?”

“好着呢,前段时间又去了一趟边塞,是要为自己的诗采风。”

“边塞?那边不是正打着仗吗?”

“如今战场已经到了关外,对鄯州影响不大,只要不去西州那边就没什么大事。”

“那就好,这老爷子还真是一刻都闲不下,不知道什么时候有空来京都一趟,我们都怪想他的。”

“师父还真说了,若是得空,明年我成亲的时候他一定过来。”

王瑛拊掌道:“那可太好了,到时等他过来咱们才是真正的聚齐了。”

因为八月十六就要去翰林院序职,所以时间很赶,王瑛让他直接住过来就好,不然在京都买房租房都太贵了。

晌午田驹把人和行礼从客栈接了过来,陈青淮带着书童住在东厢房,陈光在后座房单独住了一间屋子。

安置妥当,陈青岩带着弟弟出去采买生活用品,顺便介绍一下京都和以后工作的地方。

眨眼就到了八月十六,大清早天还没亮陈家两兄弟就早早的起来了,今日去上值穿自己的常服就行,等发了官服后每日上值就得穿官服了。

二人收拾妥当坐上马车,匆匆朝翰林院赶去。

一路上遇上不少马车都是去上值的,京都有大小官员三千余人,只有正五品以上的官员才有机会上朝,算下来不过百人。

抵达玄武街的时候车队便分路而行,陈青岩和陈青淮看着朝皇宫驶去的马车,满脸的羡慕,也不知道他们何时有机会可以走那条路。

来到翰林院时门口已经站着两位同僚,简单的打了声招呼就排好队准备点卯了。

卯时一刻翰林院的大门打开,大家依次排好队在门口的名册上写上自己的名字。

因为陈青岩和不少人今天第一天来上值,便有人专门过来交代他们事宜。

来的人正是上次见过的姜大人。

姜霖任翰林院主事,官位是从六品,穿着一身朱色官袍胸口绣着竹枝,头戴濮帽,面容和蔼。

“在下姜霖,是这翰林院的主事,未来三年会与诸位才子共事。”

一行人拱手道:“拜见姜大人。”

姜霖抬抬手,“不必多礼,你们能来到此处都是才高八斗的天之骄子,希望咱们能各司其职为圣上分忧。”

“喏。”

“待会我会带你们去熟悉熟悉咱们翰林院,把每日要做的事宜安排下去,不要觉得修书枯燥无趣,这也是磨练你们心性的一部分。”

正当他说着话时,门口匆忙跑进来一个人,“不,不好意思,我来迟了。”

大伙转过头,见一个年轻的男子喘着粗气打招呼,此人正是这次的探花郎徐魏。

姜霖微微皱起眉头道:“怎么来的这么迟?快过来站好吧。”

徐魏尴尬的挠头,“实在抱歉,路上堵车耽搁了些时间。”

旁边有人小声道:“堵车?莫不是住在坊市?”因为除了坊市这么早就人来人往,其它地方基本上不会堵车。

徐魏确实住在坊市,实在是他囊中羞涩拿不出银子去别的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