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66(1 / 2)

加入书签

如今已经下不来地了,恐怕没多少时日了……

第181章

原本他们打算在田阳多住些日子,不过大表哥劝他们先回去,眼下父亲虽然病重但一时半刻还没事,一直待在这里别耽误的正事。

李氏回来就病了,忧心加上奔波连着四五日吃不下东西,大家都担心极了,陈容每次陪在她身边开解,“大嫂你得想开了,生死有命那是老天爷掌管的,咱们再难受也阻挡不了,你得为孩子们考虑啊。”

李姝躺在床上哽咽道:“你说的我都懂,可看着大哥那副模样,我这心里跟扎了根刺似的。”

陈容叹口气道:“当初我大哥得病的时候我同你一样,但是日子还得过下去,青岩马上去京都上任了,青芸怀着孩子,青松还没科举,你若是有个三长两短谁管他们?你不能全指望王瑛啊。”

李氏怔了半晌呜呜的哭起来,哭过之后便想开了,没几日身体也渐渐好了起来。

大家的心这才落地,要是李氏真有个三长两短别说几个人孩子受不了,青岩的官职也得受影响,按照武朝律法凡官员父母离世都要丁忧三年。这三年的黄金期一过再想升迁就难了。

五月中旬祠堂终于建好了,一家人都过去参加上梁仪式。

这一日大家穿戴整齐,男子束发带冠,女子也配上钗环,将最隆重的衣裳都穿了出来。

小元宝穿着一件崭新的蓝色小袍,似乎感觉到气氛的严肃,规规矩矩的坐在王瑛的腿上。

到了庄子上,早有村民等候在村口,一路簇拥着马车朝后山上走去。

王瑛掀开车帘,离着老远就看见不远处矗立的状元牌坊,上面刻着状元坊三个大字,侧边刻着陈青岩的生平,武平十三年考中甲榜状元等等事宜。

马车靠着路边停下,大家步行穿过状元坊来到前头的宗祠。

祠堂按照王瑛画的图纸一共建了三个屋子,穿过大门口进去就是正堂,左右两旁各有两个小堂,正堂供奉着陈家的列祖列宗,旁边的一间小堂是专门供奉出嫁女子哥儿和早夭的孩子。

按照武朝风俗凡出嫁的哥儿和女子是不允许入祖坟的,也不能入夫家的坟,只能葬在野地里,若是没有后人记得只怕不出几年就荒芜了。

王瑛便想着在旁边建了小祠堂,不论何时都有人管,接受子孙的香火供奉。

陈容得知后激动的掉了眼泪,早先合离时她就想过这件事,古人都比较迷信对死后尤为在意。

原本以为自己入不了祖坟只怕会沦落荒野,没想到王瑛早就安排好了,感激的都不知道说什么好,这个侄婿真是什么都想到了!

另一间则给庄子上的人准备的,村子里有一多半的人姓陈,有的是同族有的是后改的姓氏,不管之前如何之后就都是一家人,死后也能上入祠堂。

宗族对村子的凝聚力是无语言表的,全村的人一下子就有了归属感,知道自己死后也会留在这接受子孙的供奉!

辰时左右准备上梁了,还是当年主持别院上粱的老爷子帮忙,他已经七十多岁了,须发皆白,身子骨还算硬朗。拄着木拐杖满脸笑容道:“东家吉祥安康,老朽又来了。”

陈青岩主动上前扶着他过来,“劳烦您老人家了。”

“不麻烦,这是大喜事,东家看得起我,老朽高兴还来不及呢!”

院子里已经摆上三牲,老爷子点上香烛嘴里念唱着繁复的唱词,先是祭拜鲁班先师,然后是土地神仙,最后才是先祖。

待念完吉文,陈青岩提笔用朱砂在粱上写下上粱吉祥四个大字,陈喜叫来十多个健壮的汉子,用拇指粗细的麻绳将粱木套牢,然后喊着号子缓缓将大梁拉上去。

随着大梁落定,鞭炮声噼里啪啦的响了起来,老人们热泪盈眶,孩子们抚掌欢笑,在这一刻所有人都找到了自己的归属感,这便是古代宗祠的力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