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11(1 / 2)

加入书签

离开甲班,反之乙班或者丙班有考到前面的,则可以升入甲班。

大考则涉及到廪膳生的评选,只要考中了才能得领第二年朝廷的俸银。

上个月陈青岩和陈青淮两人都领到了三百文以及三斗粮。钱不算多,但却是一份荣耀,提起来是府学的廪膳生也能让人高看一眼。

说起来这次小考的含金量比院试还难,因为汇聚了六年内考中的秀才。(朝廷规定生员最多只能在府学读六年书。)

可以说是卧虎藏龙,作为今年的府案首陈青岩压力山大,就怕自己发挥不好,考了个一般的名次倒时被人嘲笑。

这几日青岩和青淮极其刻苦,连带着刘昌邑都跟着紧张起来,之前他排名总在二十左右,偶尔发挥失常还会吊车尾。

看着大哥和青淮这般努力,自己也奋发起来,千万别考砸了,倒时掉出甲班可就丢大人了。

与此同时,作为前年的案首方文科压力也不小,之前在诗会上曾被陈家兄弟压过一头,如今同为案首不免被人拿出来比较。

自己年长与他又比他多读了两年的书,若是这次考试考到他后面去,岂不是证明自己不如他?

为此方文科也下了苦命的学,一日不敢倦怠。

时间一晃就来到考试这日。

第143章

小考跟院试一样考五场,两日能考完。

入考场前也会搜子,凡是搜出夹带作弊的学生,不光会取消成绩,连带着廪膳生的头衔也会取消,严重者还会被劝退,所以几乎没人敢作弊。

上午考贴经和墨义,下午考诗赋和经义,翌日上午是策论,五场考完后三天出成绩。

贴经和墨义不必说,考的都是基础知识,陈家兄弟最牛的一点就是记性好,三人对这种死记硬背的知识几乎入脑不忘。

诗赋考的区别与县试和院试的以景为题略有不同,题目为《闻边烽有感》五言六韵排律。

须以杜子美《诸将》之忠恳为骨,白乐天《秦中吟》之恳切为神。或陈戍卒之苦,或悯农亩之艰,或思颇牧之才,或议庙堂之策。

此题是看考子否心存畎亩、志在苍生。须对仗工整,然不可因辞害意,语涉空疏、徒事雕琢。

陈青岩最擅长写的就是这种事实诗词,真让他写景或者抒情诗的反而写的一般。

既是写边关,那自然少不了战争。

武朝开国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算得上是太平,不过边关依旧战事不断。

就拿前些年来说,北羌来犯将西州和挺州侵占下来。

这两个州虽住的大部分是胡人,但自古以来就是华夏土地,且两地位置特殊,刚好在西行商道上。

皇上命西北军收复失地,听说耗时一年多,损失了几千名士兵,结果只收回来两座空城。

因为西州和庭州的百姓一部分被羌人杀了,一半逃到楼兰和龟兹,只有一小部分在武朝收回失地后返回家乡。

这场战役在朝中引起极大的讨论,不少文臣都觉得将钱和粮耗费在这种战争中没有意义。

西州离着中原十万八千里,那地方土地贫瘠多是荒漠,实在没有攻打的意义。

武将的想法却不同,庭州和西州外是天山山脉,这是一座天然的屏障,若是由着外族侵占下来,养精蓄锐等以后入侵中原就容易了。

吵来吵去最后也没吵出什么结果,不过看皇上的意思是没打算放弃,每年依旧往西北军砸不少军费,目的就是守住西庭两州。

话说回来,陈青岩跟着粱老了解过这些实事,写起诗也顺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