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95(1 / 2)

加入书签

“是啊,朝廷不是特许他继续参加考试吗?”

许瑞冷哼一声,“这些话都是世人谣传的,若真允许他怎么不去拿个状元回来?师徒都是徒有虚名的一丘之貉!”

这话就过分了,陈青松和刘昌邑脸色都难看起来,起身要去跟他们理论。

卢老拉住二人的胳膊道:“莫要与他们争长论短,青岩和青淮究竟有几分本事还看他们自己的能耐,若能考中自然堵住这些人的嘴。”

刘青松道:“可是他们这么说师父!”

粱伯卿笑着摆摆手,丝毫没有被这些人的话影响到。

过去比这难听的他都听过,文人的嘴比刀子还狠,那些嫉妒他才华的人恨不得将他贬低入泥里。

可是又能如何呢?

世人提起江南才子不是张三也不是李四,依旧是他粱柳芳,再贬低依旧捧着他的诗词研究,却难望其项背。

“别着急,待府试之后他们就没话说了。”

那边一群人还在议论陈青岩是如何重新获得考试资格,王瑛已经听不下去了,起身道:“老师,我先去铺子里转转。”

“去吧,青岩他们到未时末才能出来,在这也是干等着。”

等王瑛离开,卢仲奇才好奇的问出口道:“这便是青岩的夫郎,你说的那个哥儿?”

“对,他叫王瑛。”

“听说自己开了间铺子,如今在府城挺有名气的。”

“王家菜铺就是他开的。”

“看着年纪不大,倒是挺有本事的。”

粱伯卿捋着胡子道:“他的本事可不在做生意上。你不是好奇青岩是怎么重新恢复科举的吗?其中一大部分原因都归功于他。”

“哦?”卢老来了兴趣。

茶馆不是说话的地方,两人起身结了账去卢家聊。

第132章

粱伯卿和卢老一起回来家,讲起陈青岩科举被人诬陷的前因后果。

自古朝廷就极为重视科举一事,凡是被罢考的学子几乎无一复考。

梁伯卿是个例外,而陈青岩就是第二个例外。

“多亏了王瑛培育出良种,我派人送到京都,求了大司农帮忙,这才将青岩的科举身份恢复。不然光靠我帮忙,怕还要等他扬名后方有机会重新入仕。”

卢仲奇感叹道:“没想到青岩竟然经历了这么多事,他能重新振作起来可不容易啊。”

粱伯卿点头,“我也是因为他与我有相同的境遇才收他为徒,这孩子平日虽然不显山露水,但学习非常刻苦且天分极高,稍微点拨一下就明白什么意思。”

“我也发现了,在府学的时候,每次他问我的问题都十分刁钻,但是解答完便一窍通百窍通。”

为人师者,能收一个好徒弟比自己拿到成就还高兴。

早些年粱伯卿愤世嫉俗,觉得全天下都与他作对,对科举一事嘴上说着不屑,心里却始终抱着遗憾。

自从收了这三个徒弟,看着三人逐渐成长,好像替他经历了这条路一般,心里别提多有成就感了!

粱伯卿道:“只盼着这俩孩子都能考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