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82(1 / 2)
今日给三个表兄弟庆祝特地开封祝贺。
陈青岩道:“还没放榜,现在庆祝是不是早了点?”
粱伯卿摆手道:“知道你们最后一场的排名我便知稳妥了,若后日放榜有变动,我亲自去州府问个明白。”
李氏忍不住笑道:“那旁人岂不是得说咱们仗势欺人了?”
王瑛道:“您还别说,今日入场叫号时,咱家的三人先后被叫进去,旁边的人不知多眼红!”
“对,还有人说咱们家走了后门。”陈青芸气愤道。
粱伯卿听后并不生气,反而端着酒杯道:“他们不过是井中蛙观天上月罢了,根本不清楚我徒儿们的能力,待秋闱结束让他们开开眼界。”
三人百感交集,平日老师总骂他们蠢笨,没想到心里却是认可他们的,这种感觉就像是播种的多年的庄稼终于有了收获,比县试拿案首还高兴。
县试结束的第二天,粱老要离开去儿子那短住一段时间。
尽管大家十分不舍还是送他上了马车,“师父,这一路注意安全。”
粱伯卿摆手,“进去吧,有粱安和陈光在不用担心我。倒是你们,县试只是一个开头,后面还有府试、院试和秋闱,好好准备着勿要懈怠。”
“是。”三人恭恭敬敬的躬身行礼,一直注视着马车离开才回了院子。
等人走后自发的回到书房,看书的看书,练字的练字,丝毫没有因为老师不在而偷懒。
隔了一天,终于张贴了榜单,陈家三兄弟全部榜上有名,一时间前来拜访结交的人络绎不绝。
可谓是,昨日昨夜柴门无贵客,今朝草堂有高朋。
来拜访的人多了,自然就有想要结亲的,见陈家这几个孩子都有出息,便想着撮合撮合。
-----------------------
作者有话说:注解①:引用苏东坡和王安石治水患的典故。
注②:韩愈《春雪》
第123章
几个人中除了陈青岩已经娶了夫郎,其他人都还没成亲。
陈青淮成了最抢手的,他今年才十八岁,又刚刚中试,父亲是州牧,可谓是前途无量。
稍微有点远见的都打算把自家儿女许配给他,虽说一个秀才身不值钱,但指不定将来能考中举人呢,倒时也跟着水涨船高。
不过方菱都拒绝了,儿子的婚事她做不了主,相公早就给相了白家的女儿,只等秋闱结束订亲,自己哪敢胡乱应承。
媒人见说不了陈青淮的媒,便把主意又打在了陈青松和陈青芸身上。
可陈青松才十四岁,现在说亲太早了,至于青芸李氏虽然着急,但也不能随便一个人就同意,特别是经历过林穗那件事,对女儿的婚事可谓是愈发慎重。
以后如果定居在府城,那肯定不能把青芸留在县城,所以全都拒绝了。
这些婚事推了原以为就没事了,没想到竟然有人打起陈青岩的主意。
县城宋家是大商贾,其实他家之前只经营着一间粮铺子,好巧不巧水患之前铺子里囤了一大笔粮食。这一家人便仗着这些粮赚的盆满钵满,水患结束后一跃成为县城富商。
他家也有意跟陈家结亲,原本计划的是让小儿子娶陈青芸,结果对方不允。
刚巧他家中还有一个庶女,年芳十六,与其嫁给一个普通人做正妻,不如送给陈青岩做良妾。
万一陈青岩以后考中举人,他们也有了依仗不是。就算考不中,左右不过是舍了一个庶女,于他们并无多大的损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