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70(1 / 2)

加入书签

粱老作为年纪最长的率先开始撒钱,从扬州拿的织锦除了送给王同知的两匹,其余六匹每人一匹,就连小元宝都没落下。

这东西实在贵重,一匹价格通常在三百贯左右,而且有价无市,大伙收下东西,给老爷子磕头拜年。

接下来是李氏,她就比较实在,一人一个红袋子,里面装着五两重的小银锭子。

元宝年纪太小,这钱王瑛直接代收了。

最后是方菱,她让下人搬来一个木箱子,里面全都是夫妻二人精挑细选的东西。

“明年就该科举了,你们三人都要努力,这几方魁砚是靖哥特意寻来的,预祝你们一举夺魁。”

三人接过沉甸甸的砚台,一一道谢,别小看了这几块砚台,不认识的只当是几块黑石头,识货的人才知道这砚用的是北疆昆仑山的乌石,不光极难开采且这种砚台异常坚硬,刻工一年才能雕出两方砚。

粱伯卿看着砚台道:“这可是好东西,当年我若能得一个,也不会有后面那些事了。”

王瑛已经从陈青岩口中得知了粱老的经历,当年被庶弟更换了砚台,结果那砚台做了夹层,里面藏了几张提前写好的抄子。

自家人栽赃陷害,确实是防不胜防。

送完三人又拿出一套和田玉的首饰送给了青芸,鄯州那边特产和田玉,价格根据玉石的品质浮动很大。

四婶送她的这套一看就是极好的玉,白玉细腻光滑,一枚玉簪、一对玉镯还有一块玉佩。

轮到王瑛,四婶神神秘秘的端出一个盒子。“这你四叔特地准备的礼物,阿瑛猜猜是什么?”

王瑛摇头,这他哪里猜的出来啊。

四婶缓缓打开盒子,里面竟然装着半盒种子。

大概四五种混合在一起,但难不住农学生,他一眼就认出其中有辣椒的种子!

“这,这东西从哪得来的?”

“你四叔之前在莱州任职的时候,曾结识不少海商,这东西都是从海外运回来的,只是我们不知道怎么种,便想着拿给你试试。”

这礼物送到王瑛心坎上了,连忙小心的接过来道谢。

站在一旁的小元宝等了半天也没等到自己的东西,扁了扁嘴小声道:“四奶把元宝忘了吗?”

大伙一愣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方菱赶紧把他抱起来亲了亲,“怎么能忘了我的乖孙,四奶给你准备了这个。”

说着拿出来一大罐子奶糖,这是鄯州特产牧民们手工制作的,奶香味十足,最得孩子们喜欢。

在一片欢声笑语中迎来新的一年。

-----------------------

作者有话说:马上开始科举啦。

顺便说一嘴,四叔不是穿越的,但是他确实有点牛逼的本事——投其所好。

第115章

一过完年,时间仿佛按下了加速键。

县试是每年的二月中旬开始,府城到龙泉县大概需要十来天的路程,所以必须得提前赶过去。

几个孩子刚回来没几天就要走,李氏是实在舍不得,人还没走就已经上起火来,起了满嘴燎泡。

王瑛也受不了,至于元宝,都不敢告诉他,这几日天天缠着爹爹,一会儿看不见都着急,要是告诉他陈青岩又要走一个多月,估计这孩子得伤心坏了。

思来想去,王瑛决定干脆带着一家人一起回去!

这一趟回去不光是为了县试,也为了回老家祭祖,顺便看庄子上的人生活的怎么样了。

家里的伙计们肯定也都想家了,特别是二顺早早就得知家里闹了大水的事,但一直没办法回去,如今趁着这个机会回去看一看也算安下心。

决定好后,王瑛便跟大家提了一下。

所有人都同意,收拾东西准备车辆,一大家子人于正月初八出发前往龙泉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