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21(1 / 2)
”
“哎,谁叫我?”老爷子打个激灵醒过来,看见站在不远处的人惊喜的瞪大眼睛。“柳芳?你怎么来了!”
卢仲奇连忙起身迎了上去,两人热情的抱住对方,砰砰拍了拍后背。
“这一晃都快十年了吧,没想到还能再见到你!”
粱伯卿感慨道:“谁说不是呢!”卢老年纪大了,古代人的平均寿命在三十五到四十岁之间,虽说富贵人家多长寿,但能活到六十多岁的也都是少数,他都怕这次来见不到人。
两人半晌才分开,互相打量着彼此。
“老喽,你头发都白了。”
卢老爽朗的笑道:“我都黄土没脖子的人了,头发能不白吗?倒是你头发也灰白了,记得当年刚见你的时候,那意气风发的模样,真真羡煞我也。”
粱伯卿摆摆手,那时他也不过是表面风光罢了,其实内心十分纠结,看着同窗旧友们一个个功成名就,唯有自己平白顶着江南第一才子的称号碌碌无为。
两人叙了半天旧才想起旁边的人,卢老看着他身后的几个年轻人道:“这几位是你的子侄?”
“算是吧,都是我收的徒弟,明年县试趁着有空带他们出来游学一圈。”
卢仲奇眼睛一亮,“你收徒弟了?”
“嗯,一个是朋友的儿子,其他两个是他的侄子,一只羊是赶,三只羊也是放索性都收了。”
被比成羊的三人恭恭敬敬给卢老夫子行了个礼。
“晚辈,陈青岩、陈青淮、陈青松拜见卢老先生。”
“不必多礼,快进来坐吧,正好昌邑也在过来一起。”
刘昌邑也是卢老的关门弟子,年纪跟陈青岩相仿,满了好奇的跟着几人一起进了屋。
藏书阁内充斥着墨香味,数百年的传承都存与此地,藏书共计一千三百八十余本。
除了纸质书籍外还有竹简,这些竹简都要定期维护,保证其不会因潮发霉,也不能开裂,属实是个麻烦活。
不过卢老不怕麻烦,他这把年纪已经没别的爱好,最爱的就是这些书籍,对待它们如亲人一般,没一本都极为珍视。
屋子里有软垫,几个人跪坐下来,卢老拿了一本书递给陈青岩。“看看吧,这是你师父写的文集。”
坐在一旁的刘昌邑瞥了一眼,瞬间惊的张大嘴巴,《柳芳文集》刚才老师叫旁边的人柳芳,难不成这位老者竟然是大名鼎鼎的梁柳芳?!
-----------------------
作者有话说:注①引用唐卢照邻的《曲池荷》
第82章
卢老似乎看出弟子心中的疑惑,点点头道:“这就是你常提起的那个江南才子之首粱柳芳。”
刘昌邑不淡定了,连带着对陈青岩他们的的目光都热切起来,转身对着粱老跪拜行礼,“晚辈见过粱大儒!”
“哎,不敢当不敢当,快起来吧。”
“晚辈拜读过您的诗集文章,那句:吾不识青天高,黄地厚,唯见月寒日暖,来煎人寿。实在让人惊艳不已,晚辈一直……一直很仰慕您!”①
粱老自然知道自己写的好,这是他十九岁时写的古体诗《苦昼短》,多少文人墨客都是因这这首诗认识自己。
卢老爷子捋着胡子嘿嘿笑,“柳芳啊,你在冀州能住几日?”
“大概住半个月就要去莱州了。”
“那我便卖个老脸,这些日子帮我指点一下弟子,他明年也该参加乡试了,兴许能跟你这几个弟子成为同年。”
粱柳芳没有拒绝,他这次出来的本意就是带弟子们游学,自然是都要见识见识。
“这几日我都会带着他们来府学,倒时有想要听课的皆可过来找我,也劳烦卢老指点指点我这仨弟子。”
“不嫌弃我这个老东西就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