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96(2 / 2)

加入书签

进了卧房,见外祖父靠着枕头坐起来了,正在喝着粟米粥。

王瑛心里咯噔一下觉得不像好事,来时听表哥说老爷子饭都吃不下了,如今突然转好像是回光返照。

李氏牵着陈青岩和王瑛的手走上前,“这就是青岩和瑛儿。”

两人磕头问好,坐在旁边的舅母连忙拦住王瑛,“还怀着身子呢,不用行这样大的礼。”

李老爷仔细打量着陈青岩,半晌道:“模样周正,眼神清亮,像我李家的孩子,可曾读过书?”

“读了四书五经,史书和百家也略读一二。”

老爷子一听面色更好些,还以为外孙会跟他那不成器的爹一样大字不识呢,“下场考过没有?”

“童试过了,还没考中秀才……”

“无妨,你还年轻再读两年去试试。”老爷子喝了半碗稀粥便吃不下去了,下人把碗拿走,他又看向站在旁边的两个幼子。

“这是青芸和青松。”

俩孩子跪在地上结结实实的磕了个头,“见过外祖父。”

“好孩子快起来吧。”

李老太爷端详这青芸,这模样跟女儿小时一模一样,鹅蛋似的小脸,一双水灵灵的眼睛,透过她仿佛又看见当年的小金豆。

“丫头,你过来。”

青芸大方的走到床边。

“多大了?”

“过年十四岁了。”

“老大你把我的匣子搬过来。”

李呈立马去拿老爷子的东西,不多时搬来一个一尺见方的红木盒子,上面还挂着一把铜锁。

老爷子颤颤巍巍的拿出钥匙打开盒子,把里面的一块玉佩放在青芸手上,“这玉佩当年是给你娘准备的,她不听话,如今外祖给你了。”

第65章

青芸拿着玉佩不知所措的看向娘亲。

这块玉光看成色就知道价值不菲,古代虽以金银为贵,但好玉更是价值连城,这么一块玉足以在田阳县换一座大宅子了。

“这,这太贵重了,芸儿不能收。”

青芸连忙把玉佩放下。

李呈拿起来放到外甥女的手里,“拿着,这是你外祖给的,你娘说的不算。”

最后青芸稀里糊涂的收下了这枚玉,生怕摔了小心翼翼的放进荷包里贴身戴着。

老爷子又说了会儿话就累了。

李姝扶着父亲躺下,“您休息一会儿,我们不走,这几日在家陪着您。”

大伙出了房间,只留下两个婆子在旁边伺候着。

大嫂闻氏是个周到的妇人,知道兄妹俩这么多年未见,一时没什么话说,便主动拉着李氏攀谈起来。

“你这么多年不回来,其实老爷子心里一直念着你呢。”

“是我不好,只想着父亲怨恨我,不愿跟我们走动,所以一直都不敢回来。”

“哪能啊,你是家里最小的女儿,父亲疼爱还来不及呢,怎么会怨恨你。”

其实李家统共有四个孩子,老大是李呈,老二老三都没养住,年幼时害病相继早夭了,所以到李姝这爹娘才这般爱之深责之切。

回到前厅,闻氏让下人去安排饭食,“你们奔波了一路想来都累了,吃完饭早点休息。”

席间另一个表哥李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