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3(1 / 2)
还没经过人工培育,老百姓用着最原始的水漂发选种,每亩产量也是低的吓人。
就拿原身来说,王家有良田八亩下田六亩,所谓良田就是土地平坦且比较肥沃的地,即便是良田每年一亩地也只能收三石的粮食。
这还是赶上风调雨顺的年头,若是遇上旱涝,一亩地能收一石粮都是顶好的,弄不好就会绝收。
至于下田,都是偏僻的山头坡地,因为存不住水分所以产粮更少,多半种些豆子自家吃用。想来陈家的庄子上多半也是这种情况。
*
第二天,王瑛早早起来换了身耐脏的深色衣衫,今天得去地里转转,穿的太好容易把衣服刮破。
陈青岩醒的也挺早,换好衣服坐上轮椅,让陈伯推着去茅房。
不一会回来道:“我听说你要去庄子?”
“嗯,看看家里的地。”
“麻烦你了……”
“麻烦倒是不麻烦,就是不知道庄子上的人怎么样,好不好接触。”
陈青岩道:“小时我曾跟着爹爹去过几次田庄上,庄头的人品还算信得过,他也姓陈是一个远房的表叔。早些年闹旱灾,他们一家子从厉县逃荒过来的。那会儿爷爷见他们可怜就收留了下来,放在庄子上。”
“这几年父亲去世,我忙于科举没有时间,算下来已经三四年没去过了,要不是身体不好,今日合该跟着你一起去的。”
“没事,小芸和田妈妈跟我一起去。”
“路上注意安全,早去早回。”
“行,你在家也多吃东西,别把自己再弄晕了。”
陈青岩尴尬的扭过头,这人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
作者有话说:
----------------------
第10章
陈家有两架骡车,一架是平板车,平日拉东西用,另一架是上面带木头罩子的,跟电视剧上的差不多。
上次回王家村赶的就是这驾车,今日陈伯没来,负责采买的小六子在前头赶着车,王瑛和陈青芸、田妈妈坐车上。忘了提的是,小六子是田妈妈的儿子。
骡车晃晃悠悠行走在泥土路上,因为没有减震,颠簸的人身上发痒。
陈青芸却不觉得难受,满脸兴奋的扒着车窗朝外看,她还没去过庄子上呢。
“姑娘,快过来坐下吧,小心一会摔着。”田妈妈扶着车厢,脸色苍白的劝道。
“没事没事,摔不了。”
王瑛也向外看,放眼望去全都是绿色,山是绿的,水是绿的,田里也绿色的青苗。乍一看还好,看久了感觉眼睛都花了。
眼下正是青苗生长的季节,当地百姓一般都是在五月收麦后,在麦田上种黍(黄米)和稷(小米)菽(黄豆),不过一年两熟比较费地力,同一片地每隔一两年就要修养半载。
这个朝代的人已经学会使用人和动物的粪便做肥料,但粪便有限,能施上肥的地都是少数,大多数人还都是靠着地力和老天爷吃饭。
“青芸,你知道这田里种的都是什么吗?”
陈青芸摇摇头,“嫂子你知道吗?”
“看那片颜色较深的田地,种的就是黍,旁边颜色较浅的则是稷,那种圆圆的叶子是菽。”华北地区气候干旱种植水稻的比较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