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32(2 / 2)

加入书签

舒明,你还有什么惊喜是我们不知道的?

只可惜“世间好物不长久”。

齐弘被贬至尘埃里,皇帝为了一己私欲,把手伸进了兵部的袋子里,挪用了军费。

于是祝真便发现,仗越来越难打了。

他缺衣少食,他的兵吃不饱,他的战马跪死在战场上的时刻,眼睛还在望着家的方向。

祝真发现自己空有一身武力,却护不住任何人。

但他们还是赢了。

尽管他的亲卫死了,他的战马死了,他亲手带出的小兵……都死了。

但他们还是赢了。

祝真摇摇晃晃地、迷茫地站在沙场之上。

亲兵的血珠挂在他的脸庞上。

他一滴泪都没有流,一句话都没有说,这一滴血珠静静淌下,仿佛替他说出了许多未完的话。

小将军带了剩下的残部回了京,本以为可以受到万民敬仰,可以论功行赏,名留青史。

下一刻刚刚抵京,就要面对全家人锒铛入狱的惨状。

戎安康实在爱他!

电影前二十分钟的铺垫里,他属实没少给舒明镜头,且各个都是值得人无数次回味的经典镜头!

战场那一部分就有人心里酸酸地抹泪了,眼下祝真颓败地跪在皇座之下,所有人都替他揪住了心。

好在他没死,再登场时,是在故事正式开篇的那个早晨。

内阁会议刚刚结束,齐弘皱着眉头,低着头,一路沿着墙根儿便出来了。

今冬极冷,吐出的白气袅袅散开在空中。

齐弘还未理清思绪,便见到不远处来了人。

那是一个挺拔如松的身影。

冠乌纱描金曲脚帽,脚蹬红扇面黑下椿靴,朱红色的官服在他的步履之间翻飞。

还没看到脸,就已觉得是“翩翩公子、绝世无双”。

镜头从他的衣摆慢慢上推,露出一张白净无须、面若好女的贵公子面孔来。

他唇边噙着笑,可眼神却是不似常人一般的冷酷——

这不是入宫的祝真,还能是谁?

鸡皮疙瘩简直掉了一地!

演这个的时候,舒明十八岁?十九岁?

如此矛盾而截然相反的角色,已能被他饰演的自然而融洽。

当初那个“打马游街琼林宴”的少年,现竟如毒蛇一般阴冷冷,可并没有什么人觉得割裂。

也许是他精心雕琢过的步态——祝真并未真正同化沦为一个彻头彻尾的低贱奴仆,他在厂卫机构待得还不够久,他还会流露出过往的痕迹,走世家公子特有的四方步。

也许是他永远挺直的脊背——祝真好似永远不会弯腰一般,即便跪下去,还是像他15岁一般直挺挺的。

W?a?n?g?阯?f?a?b?u?y?e?????ǔ?????n?2???Ⅱ?5???????m

让人很自然地接受这个事实,接受祝真就是变成这样了,而不是割裂到真换了一个人。

这是极要求演员功底的!

舒明做到了。

有人看完后发了长文分析:

【即便四年之前,舒明的演技还能看得出有稚嫩的痕迹。如果非要仔细较真的话不可,的确也要承认,和现在日臻成熟的《远渡》比起来,还有许多不足的地方。

可舒明的情感足够投入,足够浓烈。

他演前期的祝真,是发自内心为这个角色感到骄傲。

他演后期的祝真,能体会角色的痛苦,能说服自己接受角色的逻辑,能为这个角色,绞尽脑汁地去设计不同的细节。

而不是带着鄙夷和不屑,去对待这个向来在史书上不那么光彩的名字。

这是许多演员的通病,演一个反派,比观众先一步讨厌角色,这怎么能做到融入角色呢?

因此,我们们常常会认为演员的信念感非常重要。这种对角色的认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