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36(1 / 2)

加入书签

离我八十丈远。大约是,没了宗室老栎侯领头,吾王真的会把他们斩了。

今日所奏,多是巴蜀和南郡治理之事。快到午时,诸事议毕,吾王正欲退朝,我身后却突然有人站出:“王上,臣有要紧军务请奏!”

是魏蹇。我曾举荐过的新将。

元无瑾本目光眷恋地扫我十几回、恨不得立马拉我回宫做些什么,魏蹇开口,他便坐直了身:“军务?近月我大殷并未对外用兵,有何军务要紧,需你当庭奏报?”

网?址?F?a?布?页??????ù?????n??????????5?????o??

魏蹇道:“正是没有,臣才要奏。臣以为,此时此刻,正是对列国用兵的大好时机!”

一句话,群臣议论纷涌。有人出列:“魏将军此话差矣。如今崤山关之战我大殷多有折损,巴蜀和南郡也尚未稳住,正应息战养兵才是呀。”

还有人言辞激烈:“魏将军,你只是个左庶长,有这种主意,应当先报与靖平君商议,再呈王上!”

魏蹇对我拱手:“靖平君数月前自南郡归来便再未入朝,下官如何与他商议?下官事先已打定主意谏言,并不知今日将军会在。”

吾王瞟向我:“阿珉觉得呢?”

他在朝上对我用昵名,这是头一回。隔壁列的臣工脸色瞬间略有难看。我出列行礼,温言道:“臣以为,可以先请魏将军细讲他的看法,再作评判。”

魏蹇望我的目光颇有欣喜,回过来迅速开始讲:“王上,的确,如诸位大人所说,大殷国力并未恢复,兵员也不够充足,但,也只有现在才是出兵的最好时机。列国合纵刚退,一时之间都只顾得上己国之利,很难再度结盟。这时大殷东出,攻城略地,列国定然只有退却或让利修好的份。震慑一国便能震慑多国,我大殷必能以战养战!”

他刚言毕,立即有人反对:“荒谬!你也是将军,焉能不知补给的重要?打仗打的是粮草,巴蜀、南郡不稳,巴蜀运往殷都的粮道也未通畅,你却要大举东出?还有,即便现在招兵,新兵不够熟练,打仗不是去送死?”

时至午时,此刻原本早该下朝,吾王手指敲着王座扶手,模样很烦躁。还有其他臣工想出列附和,被他抬手阻止,打个哈欠再问我:“阿珉以为呢?这事寡人只听阿珉的意见。”

瞧得出,吾王确实很急了。看今日上朝他几次三番扫我那切切眼神,想必急的不只是午膳。

我叹了口气,出列一步,道:“依臣之见,魏蹇的谏言可行。虽则目下大殷出兵并不完备,然,列国散如散沙的机会更是不多。至于后勤、兵员,我大殷又不曾逢上荒年,也非折损万人便兵力大伤了。多多筹措,总能足够。”

我说完,又有素不对付大臣站出,欲提气反对。但吾王已迅速定音:“好,便依阿珉所言。不必多说了。退朝。”

如此,一上午正事终于忙完,也终于要忙吾王急的事了。

但我没料到,他有这么急。

我刚出四海归一殿,中贵人便提着涎笑过来,说,靖平君,王上汤泉宫有请。

我还饿着。

汤泉宫还是那样,门还未入,雾气朦胧。幸而这次再无奇特异香,催人动情。看上去会是一次颇普通的洗涮。

中贵人却把我引进偏室,请我先脱履换衣。

我瞧着架上那半透不透的湖色纱绸寝袍,有点无言。

然君要臣穿,臣不得不穿。我换过之后,事先的外袍立刻不见踪影,鞋也被人拿走。最后内侍们停下引路脚步,让我自己赤足沿长毯走去正殿,王上在那里等我。

吾王确在。殿中是开阔的汤池,他在汤池外一角坐着。那里支了条案,放了软垫。案上依稀还有数盘膳食。不过走近拨开雾气一看,盘中却尽是瓜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