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88(2 / 2)

加入书签

他却透过枝叶,窥见其师难以为颜地道:“朽木不雕,必为朽木。”

谢母轻扯其父卷边的袖头,“孩子他爹,要不,阿琚还是……”

淮城的雨劈天盖地,谢琚飞奔于淮街,迎面撞上四匹良驹拉就的玉轿。

轿前马灯迷蒙,四角的仪铃被风刮得如碎玉作响。

“少君,是个毛小子。”

一只筋骨分明的手掀起车幔,两侧的守卫腰佩兵刃,见轿中人要下车,忙不迭打伞护着。

贵人如松如竹,着一袭玄衣立于茫茫雨夜,眉间拢着化不去的愁云。

谢琚见过此人,正是三年前叼着莠草,倚卧在檐瓦的恣意少年。

昔时的少年不复恣情,他清泠地近乎融于夜雨。

“家居何在?为何雨夜急奔?”

谢琚嘴硬道:“我无家可归,我是孤儿。”

贵人的帛伞足以将他一道护在其间,只他因跌坐在地,下身早已湿透了,喷嚏与腹内的咕噜声一齐作响。

宋琅瞟了眼谢琚补丁的裤脚,为他引线拈针的阿娘定然也横穿在凄凄雨夜寻小儿,宋琅的指腹揉向眉心,他喟道:“将寿糕赠他。”

“少君不是要拜望夫人吗?”

宋琅闻之讽笑,“怎么?方才尔等不曾侧闻圣旨?”

谢琚饥火烧肠,他捧起守卫递来的寿糕长啜大嚼,吞咽间,他趁空打量眼前之人,但见其人眼底乌青,满面倦色。

贵人的视线停在地上,倏言:“字写得不错。”

其后,他将帛伞自守卫手中抽出,俯身将伞柄支在谢琚一侧,“填饱肚子就回家。”

言罢,宋琅转身上轿。

谢琚丢了寿糕,慌忙将地上因跌跤掉出的诗论攥在手里,他呜呜号哭,“字写得不错有何用?老师将我比作朽木!倘使不雕,更为朽木!我是劣材!阿娘也不许我读书了!”

“区区一篇诗论,何以辨材?归根究底,无非是你二人的持论、见地不一,好比伯乐相马,其师非你良刀,自是不可雕。”

那人早已入轿,车轮轱辘,他平淡的嗓音却穿透雨幕清晰地落在谢琚耳际,“不过,你之师所言并非全无道理,好比杌、案、橱皆需以木雕镌,若不雕,再好的木料也只是一块空木而已,哪怕是玉,亦需施以雕琢方可成器。木有良木,玉亦有俗玉,优劣与否,须得看你如何执掌手中的刻刀。”

谢琚摸了一把鼻子,“你在瀛都任何官?”

轿内游来一声轻笑,“刍狗罢了。”

很久之后,谢琚方知,此人正是被寄予厚望的城主之子宋琅,那日是其母温氏的生辰,亦是他背井离乡三载第一次还家,怎奈宋琅前脚方入淮城,瀛宫的一道圣旨紧随而至,言之瀛帝危重,命太子太傅即刻返瀛,扶持太子江稚继位。

宋琅辞却帝师一职还家时,谢琚年已十一。

淮民在城外设宴,只为奉迎少君——来日的一城之主。

谁想,两月已逝,宋琅仍未承父职。

时及淮城初雪纷飞,宋琅终于顺民心继任城主一职,当万众以为宋琅行将护佑此城、福泽万民之际,他却下令大开城门,迎庆国王师入城借道伐瀛。

积压已久的民愤四起,稚童常奔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