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45(2 / 2)

加入书签

况且去岁报的是六百七十文,今年降得太多,也容易得罪同行。

若明月真能供货,可不管是万麟馆免费发的,还是学子们自己掏钱买的,一千多套就是一千多套。

一套成本顶格算四百八十五文,卖价六百文,至少净赚一百一十五文,春秋两季就是二百五十五两。

对比明月其他动辄上万两的赚头,很少是不是?

可这个道理别的同行不懂么?

都明白!

因为没有一个人是真冲着这点蝇头小利来的!

拿下书院的买卖只是第一步,真正的大头,且在后面呢!

第110章

买卖当然不可能这么轻易定下来,但宁管事听到明月的报价后便如喉咙里噎了一只鹌鹑,很有点下不来台的羞恼,只碍着苏馆长和卞慈在场,不好发作罢了。

若是寻常商贾,他大可以用“贵有贵的道理”来搪塞,可……这是做出霞染的作坊啊!当年自京中始,多少达官显贵竞相追逐,读书人再尊贵,能贵过皇亲国戚?

他们都认可的作坊,地方上的一家书院凭什么瞧不上?

宁得罪君子,勿得罪小人,皆因君子胸怀宽广,不计前嫌,而小人心胸狭隘,睚眦必报。

见宁管事面色不佳,明月便主动给他递了个台阶,“我家从桑、蚕到缫丝、织染等都是自家的,且是有心回报朝廷之恩,不敢以此牟利,故而实惠。”

是我自己要便宜卖,所以过去几年虽然您买贵了,也只是那些商户想挣钱而已,怪不得您!

听她这么说,宁管事的脸色稍稍和缓,借坡下驴地说了句,“原来如此。”

他接了这话,等同于肯定了明月家物美价廉,往前推了她一把,叫万麟馆更没有理由拒绝,心里难免不得劲。

可若不接,梗着脖子死犟,又恐苏馆长心中起疑,怀疑他中饱私囊,得不偿失。

到底不甘心,宁管事又补了句,“料子归料子,能否如期交付,交付后什么样,仍要另看。”

你们家料子好又怎样?却不见卖过成衣。

类似情形以往不是没遇到过,多有接了活儿之后敷衍了事的,交上来的衣服阵脚并不匀称。还有的奸商给出来的成衣所用布料与当初约定的样布截然不同,以次充好……

虽说可以扣着银子不给,但一来一回,工期都耽搁了,学子们没有新衣服穿,对万麟馆的名声大为不利。

于是后来万麟馆就开始提前几个月做,春天做夏衫,秋天做冬衫,免得接续不上。

奈何仍免不了花样百出的问题,叫人心烦。

这倒不算很刁难,明月笑道:“您担心得是,当真心细如发,难怪万麟馆上下这样井井有条,原是千里马遇着伯乐翁。”

一句话奉承两个人,宁管事顿觉一拳打在棉絮里,哼哼一句,“巧舌如簧……”

w?a?n?g?址?f?a?B?u?Y?e?ī????μ?????n?????????????????o??

话虽如此,心里终究受用。

明月心道,此人倒不算很坏,只是稍显迂腐,平等地瞧不起所有商贾罢了。

可偏偏不管交给谁家去做,都要同商贾打交道!

此事仍需再议,但经过今日一遭,明月对自己中选足有七成把握。

除非另有一家曾产出过不逊于霞染的商贩出现!

沿着来路下山时,正遇着几班学子上马球课,明月再看时,心境已很不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